译电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第322章 老带新模式推进(第2页)

 

1960 年 5 月 15 日,地下室实训车间的台虎钳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老赵握着 22 岁学员小王的手,将自行车辐条锻打成 0.8 毫米的微型齿轮。"手腕要顺着金属的纹路走," 他的虎口蹭过小王手背上的新烫疤,"就像当年在朝鲜,我跟着老班长用炮弹壳做零件,他的手比我的还糙。" 台灯光晕里,两代人的影子在齿轮毛坯上重叠,老赵工装袖口的 "茶岭矿" 补丁与小王白大褂上的校徽,在机油污渍中形成独特的身份印记。

 

一、师徒结对的技术嫁接

 

《师徒结对实施方案》的诞生源于一次尴尬的技术事故:当大学生小陈在计算齿轮模数时忽略了木质齿轮的胀缩系数,导致 "60 型" 样机在潮湿环境中卡齿。陈恒在事故分析会上敲着变形的桦木齿轮:"老技工的经验是活的公式,年轻人的理论是新的工具,缺了哪样,密码机都转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