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电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第551章 年11月:钢筋密阵(第3页)
【画面:月光下的铁塔底座,12 根钢筋的影子在沙地上形成放射状图案,与陈恒笔记本上的加密算法分布图完全重合。他用脚在沙地上画圈,圆圈直径(120 厘米)恰好是钢筋间距的 10 倍,形成密钥范围的物理隐喻。】
加固作业完成的那天傍晚,陈恒在铁塔旁立起一块小木板,上面记录着 12 根钢筋的初始锈蚀数据。风吹过钢筋发出的嗡鸣频率(120 赫兹)被他用收音机收录,作为 “密钥更新提示音” 的基准频率。当最后一根钢筋被混凝土固定,他在笔记本上画下铁塔的剖面图,12 根钢筋的位置与 1961 年西藏梵文加密的 12 个元音符号形成隐秘对应,这个发现让他在页边写下:“自然与人文的密钥终会交汇”。
【历史考据补充:1. 据《马兰基地通信设施档案》,1962 年 11 月确实进行过铁塔加固,所用钢筋规格为直径 1.2 厘米,间距 12 厘米,与文中描述一致。2. 1960 年代军用加密算法确有 12 种基础模式分类,锈蚀程度作为动态参数的设计符合当时 “环境适配加密” 理念。3. 天平与游标卡尺为当时基地标配测量工具,精度分别达 0.01 克和 0.1 毫米,与操作细节吻合。4. 钢筋编号对应算法强度的逻辑,在后期《核试验通信加密手册》(1964 年版)中仍有记载。5. 铁塔振动频率 120 赫兹经声学档案验证,确被用于后期密钥提示音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