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年3月:双箱密链(第2页)
“‘红’字繁体 11 画,‘山’字繁体 14 画,合计 25 画。” 陈恒用铅笔在草稿纸上拆解,每笔的起收位置都用毫米尺标注,“‘红’的绞丝旁算 3 画,‘山’的竖折算 2 画,必须严格按《康熙字典》部首规范,与 信箱保持同一标准。” 通信员小张在旁核对,发现 “红山” 简体笔画(17 笔)恰好是 信箱 “马兰” 简体笔画(25 笔)的补数(25+17=42),这个发现让陈恒停下笔:“双箱校验公式:25+17=42,对应加密等级 42 级”。
【特写:陈恒用算盘计算两个信箱的编码关联,25x17=425 的结果与通信站的海拔高度(425 米)完全一致。他将结果写在信箱启用证书背面,笔尖压力在纸上形成的凹痕深度(0.1 毫米)与 信箱的加密标记深度完全相同,确保双箱参数的物理一致性。】
午后的通信频率测试中,技术员报告 信箱的最佳通信频率为 24.556 千赫。陈恒立刻调出 信箱的 28.256 千赫参数,计算得出差值 3.7 千赫 —— 这个数字与 1962 年 3 月风速补偿密码表的核心参数(3.7 米 / 秒)完全吻合。“把这个差值设为双箱同步基准,” 他在测试记录上写道,“当频率差偏离 3.7 千赫 ±0.1 时,自动启动校验程序。” 测试仪器的指针每跳动 3.7 次,恰好对应算盘右三档的一次完整拨动。
双信箱校验体系首次演练在傍晚进行, 信箱发送的 “△” 符号与 信箱回复的 “□” 符号在解码屏上重叠,重叠区域的像素数(17 个)与 “红山” 简体笔画数完全一致。陈恒让报务员连续发送 19 组测试数据,发现当两个信箱的加密密钥同时启用时,错误率从单箱的 8% 降至 3.7%,这个降幅与频率差值形成精确对应。暮色中,他在两个信箱之间拉绳测量间距,19 米的距离与通信铁塔的底座直径形成 1:1 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