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年8月:部首加密层
卷首语
【画面:1964年8月的马兰基地通信站,陈恒的部首加密表在台灯下展开,“火”(4画)、“电”(5画)等核心部首用红笔圈注,统计表显示每100字中这些部首出现37次,与加密强度等级表的“37级”刻度完全对齐。特写密码机的破解难度测试报告,折线图显示优化前后的对比曲线,原难度值(基准1.0)与新难度值(12.0)形成12倍差值,图中用箭头标注“部首加密层生效点”。数据流动画显示:37次\/100字→加密等级37级,4画“火”+5画“电”=9画基础密钥,两者乘积“37x9=333”与1964年7月的平均笔画数6.3形成52.8:1的安全系数比。字幕浮现:当汉字部首成为加密的第二层防护,每一个“火”“电”的笔画都在生成密钥的种子——1964年的部首加密不是简单的算法叠加,是中国密码人用文字结构构建的双层加密堡垒。】
【镜头:陈恒在练习本上圈出“爆”“燃”“雷”等字的部首,“火”字旁的最后一笔倾斜角度(37度)与量角器刻度精确吻合,旁边统计的部首出现次数(1900字样本中出现693次)换算后恰好是每100字37次。密码机的破解测试指示灯从1级跳至12级,每次跳动的间隔时间(3.7秒)与部首频率参数形成数值对应。远处报务员的练习本上,“火”“电”部首的临摹笔迹压力(37克力)与1963年签名压力完全一致。】
1964年8月7日清晨,陈恒在分析7月压力测试数据时发现异常:3次模拟破解中,单纯依靠笔画数的加密方案被攻破2次,最后攻破点恰好集中在“爆”“电”等高频指令字。他将这些字拆解后平铺在桌面上,“火”“电”等部首的重复出现频率引起注意,统计1964年以来的加密指令(共1900字)后,得出每100字出现37次的恒定数值。“笔画是骨架,部首是血肉,”他对记录员说,指尖划过“火”字的捺画,这个4画部首的倾斜角度(37度)与1964年3月的笔画基准角度完全相同,“给这些核心部首加上专属加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