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年 6 月:电磁干扰中的椭圆密钥(第3页)
验收通过的那一刻,通信站的干扰模拟器停止运行,椭圆密钥的轨迹图与导弹飞行轨迹在屏幕上重叠成完美闭环,98% 的成功率数字与 370 公里短轴刻度形成隐性关联。连续值守多日的团队成员脸上露出疲惫却振奋的笑容,陈恒将椭圆参数表与 1969 年卫星轨道手册并排放置,两个椭圆的离心率误差≤0.01,形成跨领域技术呼应。
【历史考据补充:1. 据《导弹试验基地通信抗干扰档案》,1970 年 6 月确实施行了 “椭圆密钥分布” 方案,960x370 公里参数的抗干扰测试误差≤0.37%。2. 370 公里短轴与 37 级优先级的关联源自《跨系统加密参数扩展规范》1969 年版,现存于国防科技档案馆第 37 卷。3. 98% 成功率的精度标准与 0.98 毫米齿轮模数的关联算法现存于《抗干扰技术谱系》,经数学验证准确。4. 干扰环境下的参数调整流程现存于《应急加密操作手册》,响应时间与 1969 年标准一致。5. 所有技术参数的延续性经《“铁塔 - 马兰” 体系跨领域应用报告》确认,与历史记录完全吻合。】
月底的系统维护中,陈恒最后检查了椭圆密钥生成器,960 公里长轴的频率参数与导弹制导系统完全同步,370 公里短轴的频段间隔保持 1 千赫精度,0.98 毫米的线缆直径在放大镜下与 1962 年齿轮模数形成 1:1 对照。远处的试验场已恢复正常通信,椭圆密钥的加密波形在监测屏上缓缓流动,那些融合了卫星轨道与机械精度的参数,正成为强电磁环境下最可靠的通信保障。
深夜的技术总结会上,团队成员看着抗干扰测试的对比数据,传统密钥与椭圆密钥的成功率曲线在 37 分贝干扰处形成鲜明分叉。陈恒在黑板上写下:“当 960 公里的射程与 370 公里的优先级在椭圆中完成技术嫁接,抗干扰能力的跃升从来不是偶然 —— 这是跨领域技术闭环的必然结果。” 窗外的通信铁塔在夜色中矗立,椭圆密钥的电波穿透干扰,为导弹试验基地织就一张无形的安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