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电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第694章 年 11 月:转速机械的三重验证(第2页)

 首次三重验证测试在 11 月 10 日进行,团队将 3700 转 / 分的转速信号接入加密系统,每 100 转生成一个动态校验码叠加在双密钥上。当转速升至 1900 转 / 分时,延迟误差从 0.37 秒降至 0.09 秒,但陈恒发现 3700 转满负荷时存在 0.01 转 / 分的波动,导致校验码出现毫秒级偏差。“增加转速波动补偿算法。” 他参照 1969 年功率自适应策略,将补偿精度设为 0.98%,与齿轮模数精度标准一致,修正后波动误差完全消除,三重验证成功率提升至 99.7%。

 11 月 15 日的正式试车进入关键阶段,陈恒带领团队轮班值守在主控台,每 0.027 秒记录一次转速与验证的同步数据。当发动机从怠速升至 3700 转满负荷,三重验证系统的响应时间稳定在 0.03 秒内,小张在旁标注:“第 19 组数据通过,转速 3700 转对应校验码 37,与 37 级优先级完全匹配!” 测试中突发的电网波动导致转速短暂降至 3680 转,第三重校验立即触发动态补偿,这个设计源自 1970 年 7 月卫星电量应急调整方案,系统在 1.9 秒内恢复稳定。

 试车进行到第 72 小时,模拟低温环境下的持续运转,3700 转的转速信号出现 0.19% 的衰减。陈恒迅速启用 1969 年低温存储测试的信号放大模块,将放大系数设为 1.019,与 19 级基础密钥形成比例关联,处理后转速信号的信噪比提升至 37 分贝,验证曲线与转速曲线的重合度达 99.8%。老工程师周工看着双屏同步的波形感慨:“1968 年靠人工比对校验,现在三重验证自动同步,连 0.01 转的波动都能捕捉,这才是实战需要的可靠性。”

 11 月 20 日的全工况验收测试覆盖怠速至满负荷的 19 个转速段,三重验证系统在每种工况下均保持稳定。陈恒分析数据时发现,3700 转 / 分的校验码生成频率与双密钥的更新频率形成 37:19 的黄金比例,这个数值与 1969 年技术图谱中的优先级比例完全一致。小张整理试车日志时发现,转速曲线与验证成功曲线的同步误差始终≤0.027 秒,正好是 3700 转 / 分的周期倒数,形成完美的数学闭环。

 11 月 25 日的应急加密评审会上,陈恒展示了三重验证的技术闭环图:3700 转校验 = 37 级优先级 x100 转 / 级基准,三重验证 = 双密钥基础层 + 转速动态校验层 x1.01 补偿,0.98 修正系数 = 1962 年齿轮模数 x1:1 应用。评审组的老专家观看实时试车数据,当发动机在 3700 转满负荷运转时,三重验证的绿色信号与转速脉冲完全同步,加密成功率稳定在 100%。“从双密钥到三重验证,你们用 3700 转的实时转速把应急加密做成了动态闭环,这才是试车数据的安全核心。” 老专家的评价让在场人员都露出紧绷后的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