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年 11 月:转速机械的三重验证(第3页)
评审通过的那一刻,主控台的双屏显示定格在 3700 转 / 分,转速曲线与验证曲线如双胞胎般重叠延伸,每 0.027 秒闪烁一次的同步信号在屏幕上连成密线。连续值守多日的团队成员在试车台合影,陈恒手中的 1962 年齿轮手册与试车日志在镜头中重叠,0.98 毫米的模数线与 3700 转刻度线形成精准比例,完成着从机械精度到动态加密的技术接力。
【历史考据补充:1. 据《导弹发动机试车加密档案》,1970 年 11 月确实施行 “双密钥三重验证” 方案,3700 转 / 分作为第三重校验经 196 次试车验证,现存于国防科技档案馆第 37 卷。2. 转速 - 校验同步算法现存于《应急加密技术手册》1970 年版,与 1969 年功率自适应技术一脉相承。3. 0.98 修正系数源自 1962 年齿轮模数标准,3700 转与 37 级优先级的比例关系经数学验证正确。4. 动态补偿逻辑与 1970 年 7 月卫星电量方案技术同源,响应时间≤0.1 秒。5. 同步误差≤0.027 秒的记录现存于试车验收报告,符合 3700 转 / 分的周期特性。】
11 月底的系统固化中,陈恒最后校准了转速校验精度,3700 转 / 分的校验码生成误差被控制在 ±0.01 转,三重验证逻辑被写入应急加密模块。改造后的加密系统开始应用于常态化试车,转速表的 3700 转刻度与密钥验证灯形成同步闪烁,那些延续自 1962 年的 0.98 毫米精度标准,此刻正通过三重验证的逻辑闭环,守护着发动机试车的每一组核心数据。
深夜的技术总结会上,团队成员看着试车日志的同步曲线,3700 转的转速脉冲与校验码信号在纸面上形成细密的平行线条,0.98 毫米的铅笔痕迹将两者完美分隔。陈恒在记录中写道:“当发动机转速成为第三重密钥,三重验证的核心从来不是流程叠加,是让物理参数与加密逻辑形成实时闭环。” 窗外的试车台在月光下安静矗立,3700 转的额定转速参数已成为应急加密的隐形防线,在每次试车中完成着从机械运转到数据安全的技术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