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年 12 月 25 日 设备清点
【卷首语】
【画面:1964 年 12 月 25 日的加密机房,打包木箱在墙角堆成方阵。陈恒的手指抚过第 37 台加密机的金属外壳,出厂铭牌上 “1962 年 3 月” 的字样被磨得发亮。千分尺的读数停在 0.98 毫米,与设备手册第 19 页的出厂标准误差线完全重合。镜头扫过设备内部,1962 年校准留下的红色标记仍清晰可见,与当前测试的基准线形成十字交叉。字幕浮现:当 1962 年的齿轮仍咬合着 0.98 毫米的精度,第 37 台设备不是简单的工具 —— 这是技术传承在金属上刻下的时间指纹。】
一、设备溯源:第 37 台的生产密码
打包工人的脚步声在机房回荡,陈恒蹲在第 37 台加密机前,用螺丝刀撬开底座的防尘盖。里面藏着一张泛黄的卡片,“1962 年 3 月 25 日出厂检验” 的字迹下,记录着三组关键数据:齿轮模数 0.98 毫米,加密响应时间 0.37 秒,连续运行极限 370 小时。这些数字与他此刻的实测结果分毫不差。
“这台是 1962 年最后一批下线的。” 老技术员周工凑过来,指着铭牌上的三角标记,“当时抽检 37 台,只有这台所有参数都卡在最优区间。” 陈恒忽然想起 1962 年的验收报告,第 37 页的红笔批注 “建议作为储备设备”,笔迹力度与他此刻在清点表上的签字完全一致,铅笔压痕深度 0.37 毫米。
团队成员围拢过来,看着陈恒将 1962 年的检验卡片与当前测试表钉在一起。两组数据的偏差均≤0.01 毫米,就像设备九年来的运行只是沿着出厂时的轨迹重复。小马突然发现,设备内部的齿轮啮合处,1962 年涂抹的红铅油仍保持着原始形状,与手册附图的误差≤0.1 毫米,“像昨天刚校准过”。
二、精度验证:0.98 毫米的时间答卷
煤油灯悬在设备上方,陈恒的千分尺卡在齿轮齿厚处。第 19 次测量的读数稳定在 0.98 毫米,与 1962 年出厂记录的中位数完全吻合。他让小马转动加密手柄,37 圈后,设备的加密误差显示 0.01 毫米,正好是手册允许的极限值 —— 这个数字在 1963 年的年度检修、1964 年的实战测试中始终未变。
“金属会疲劳,但这台的齿轮磨损量每年只有 0.01 毫米。” 陈恒擦掉手上的机油,从铁皮柜翻出 1962 年的磨损预测曲线,第 19 个月的理论值与当前实际磨损形成重叠线段。周工忽然想起 1962 年生产时的争议:有人认为 0.98 毫米的精度要求过高,是陈恒坚持 “留足十年余量”,此刻设备的状态正在验证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