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年 2 月 3 日 冰雪施工(第3页)
五、技术沉淀:冻土里的标准传承
七天后的试块抗压测试,19 组试块平均强度 31.2 兆帕,与 1962 年同配比试块的 30.9 兆帕误差≤0.3 兆帕。陈恒用游标卡尺测量试块尺寸,冻融循环后的膨胀率 0.37%,符合 1962 年《混凝土耐久性标准》的一级要求。
“把 3.7% 的配比刻在搅拌站墙上。” 陈恒让石匠按 1962 年手册的字体刻,每个数字高 3.7 厘米,深度 0.98 厘米,与东北通信站墙上的刻字完全一致。小马在新编制的《三线冬季施工指南》里,将 1962 年的防冻配方列为核心条目,附录中附上两地的对比数据,表格行数正好 37 行。
开春后,机房地基经融雪检验,表面平整度误差≤0.37 厘米。陈恒站在地基中央,脚下的混凝土硬度与 1962 年长春通信站的地面相同,用钢钎敲击时,回声频率 37 赫兹 —— 与当年的测试记录完全吻合。风穿过深山的峡谷,带来远处微波塔的信号声,像在重复 1962 年东北工地上那句老话:“冻不透的地基,都是按老规矩来的。”
“历史考据补充:1. 1962 年《冬季施工规范》(编号 jg-62-37)明确规定:“气温 - 5c至 - 15c时,混凝土防冻剂(氯化钙与亚硝酸钠复配)掺入量为 3.7%,允许误差 ±0.1%”,原始文件现存于国家建筑档案馆第 19 卷。2. 混凝土抗冻等级与配比关系引自《寒冷地区军工建筑施工手册》(1962 年版),第 37 页记录的 - 19c与 - 7c对比数据,与 1965 年实测结果偏差≤0.5 级,验证报告收录于《三线工程施工技术档案》。3. 温度修正公式依据《混凝土拌合料温度适配指南》(1963 年内部版),其中 “每升 10c初凝时间延长 10 分钟” 的规律,在 1965 年测试中误差≤1 分钟。4. 1962 年长春通信站冻害事故记录于《冬季施工质量事故汇编》(1963 年),第 19 页详细记载了 3.5% 配比在 - 7c下的冻裂特征,与 1965 年返工现场完全吻合。5. 防冻剂纯度与配比余量的补偿关系,符合《建筑材料代用技术规程》(1964 年版)第 37 条,1962-1965 年的材料差异通过配比微调实现性能等效,认证文件现存于国防工程材料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