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年8月10日 国际对比
“画面:1965 年 8 月 10 日对比分析室,地拉那与国内系统的参数对照表在长桌上铺开,19 处红色调整标记中,17 处被绿色方框圈出,与 1962 年《国际通信系统标准》第 37 页的条目完全重合。陈恒的指尖在第 19 处调整上停顿,该条目旁的国际标准编号 “iso-62-19” 与地拉那的修改记录形成重叠墨迹。我方技术员小李用投影仪叠加两地的频谱图,17 处重合的频率峰值与 1962 年国际测试的基准线误差≤0.1 兆赫。阳光穿过参数表的透明文件夹,在 1962 年标准手册上投射 17 个光斑,第 17 个正好落在 “地域适配条款” 的标题上。字幕浮现:当两地系统的差异遇见 1962 年的国际标尺,17 处吻合里藏着技术标准的跨国共识 —— 这是对比中对通用规则的历史印证。”
一、差异梳理:19 处调整的技术图谱
分析室的第 19 层档案柜里,地拉那系统的 19 份修改报告按日期排列,每份报告的第 37 页都附着国内系统的对应参数。陈恒抽出 5 月 10 日的土建适配记录,地拉那将地面平整度误差从国内的 2.94 毫米调整为 0.98 毫米,这个数值恰好在 1962 年国际标准 “≤1 毫米” 的范围内,记录在《国际机房建设规范》第 19 页,铅笔标注的 “山地环境特例” 与地拉那的地形数据完全匹配。
老工程师赵工铺开 1962 年的国际标准原件,第 17 页的 “频率兼容范围” 与地拉那调整的 17 处频率参数形成精准嵌套。“1962 年第 37 次国际会议上,19 个成员国投票通过这 17 条核心条款。” 他指着地拉那修改的第 7 处 —— 将电源频率偏差从国内的 ±0.5 赫兹收窄至 ±0.37 赫兹,与 1962 年标准 “地中海区域特严条款” 完全一致,该条款的通过票数恰为 17 票。我方技术员小张统计:19 处调整中,17 处的修改幅度均未超出 1962 年标准的 “地域浮动阈值”,其中 19 赫兹频段的调整误差≤0.37 赫兹,与国际兼容测试的允许范围分毫不差。
争议出现在第 19 处调整:地拉那将加密响应时间从国内的 0.98 秒延长至 1.9 秒。陈恒却调出 1962 年标准的补充条款,第 19 页明确 “高海拔地区允许双倍延迟”,地拉那的海拔 370 米恰好在该条款的适用范围内,“这不是偏离,是对国际标准特例条款的严格执行”。
二、标准核验:17 处吻合的国际基因
1962 年的铜制标准量规在灯光下泛着暗光,陈恒用它测量地拉那调整后的电缆直径,3.7 毫米的数值与量规的误差≤0.01 毫米,这个参数正是 1962 年国际标准 “第 17 号核心参数” 的规定值。赵工翻开地拉那的密钥体系记录,其初始密钥包含的 37 个基准值中,17 个与 1962 年国际通用密钥的哈希值完全相同,验证记录与《国际密钥互认协议》第 17 页的比对流程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