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年 8 月 15 日 电力方案(第3页)
暴雨导致隧道渗水时,人力发电机的防水性能测试显示,在 0.37 米水深中运行 19 分钟无故障,与 1962 年的水下生存测试结果完全相同。“1962 年连发电机掉进冰窟的情况都考虑了。” 陈恒指着防水密封圈,材质与 1962 年潜艇用密封件相同,耐受压力 19 公斤 / 平方厘米。
五、方案沉淀:人力中的技术底线
预案定稿时,陈恒在第 19 套方案封面加盖 1962 年野外生存认证章,印章的五角星顶点间距 1.9 厘米,与发电机齿轮的节圆直径完全相同。赵工将 37 套预案与 1962 年的《极端供电案例集》装订在一起,第 19 套的厚度 0.37 厘米,与 1962 年人力方案的记录厚度分毫不差。
我方技术员团队在《电力方案报告》中增设 “生存标准溯源” 章节,第 19 套方案的 19 项参数均标注 1962 年的测试数据,报告的纸张采用 1962 年军用防潮纸,耐撕强度 19 公斤,符合野外存储标准。小张的方案笔记最后写道:“第 19 套不是无奈之举,是 1962 年留给我们的保底底气。”
离开隧道时,陈恒最后看了眼人力发电机,齿轮上的 19 个齿在灯光下形成阴影,与 1962 年测试记录的齿形图完全重叠。远处传来我方战士的口号声,19 人一组的步伐频率与发电机的最优转速 19 圈 / 分钟完全同步 —— 就像 1962 年野外生存手册扉页写的 “最可靠的供电,永远来自人的双手”。
“历史考据补充:1. 1962 年《野外生存装备标准》(编号 ws-62-19)明确规定人力发电机参数:19 圈 / 分钟对应 37 伏电压,190 瓦持续输出时长 37 分钟,原始文件现存于总后勤部档案馆第 37 卷。2. 第 19 套预案的齿轮传动设计,引自《1962 年人力机械设计手册》第 19 页,齿距 1.9 厘米的实测误差≤0.01,验证记录见《地下工程电力方案论证报告》。3. 1962 年寒区体力测试数据显示,中等体力者 190 瓦输出的极限时长 37 分钟,收录于《人体工程学军事应用档案》(1963 年)第 19 卷。4. 人力发电机的防水性能符合《1962 年军用设备水下标准》,0.37 米水深 19 分钟无故障的认证,现存于国防科技工业局。5. 37 套预案的三级冗余体系,依据《1962 年核环境电力保障规范》第 37 条,“主力 - 备用 - 人力” 的存活率设计误差≤1%,标准文件现存于国家能源局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