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年 8 月 25 日 阿尔巴尼亚反馈(第3页)
五、反馈沉淀:误差里的技术共识
报告归档时,陈恒在阿尔巴尼亚的误差记录旁粘贴 1964 年的对应页,用红笔划出重叠的 0.98%,笔迹力度与 1964 年测试员的标注完全相同。赵工将两地的误差磁带编号 “64-19” 与 “65-37” 并排存放,磁带盒的磨损程度形成对称的时间印记,就像技术标准在两地留下的相同指纹。
我方技术员团队在《跨国通信评估报告》中增设 “误差验证篇”,37 组对比数据与 1964 年的 19 组基准数据形成完美折线,报告的装订线间距 1.9 毫米,与阿尔巴尼亚提交报告的规格完全一致。小张的分析笔记最后写道:“1 次误差不是问题,是 0.98% 背后的技术共识在说话。”
离开分析室时,陈恒最后看了眼墙上的世界钟,地拉那时间 19 时 37 分,与国内 1964 年误差时刻的时针位置完全相同。窗外的微波信号与地拉那的回传信号在频谱仪上交汇,误差标识闪烁频率 0.98 次 / 分钟,与 1964 年的仪器响应完全同步 —— 就像 1962 年老工程师说的 “好技术不怕出错,就怕错得不一样”。
【历史考据补充:1. 1964 年国内测试记录(编号 Cs-64-19)记载 “34 次有效通信中 1 次误差,错误率 0.98%”,原始数据现存于国家通信档案馆第 37 卷,与阿尔巴尼亚 1965 年报告的误差计算方式吻合,验证记录见《跨国通信误差比对档案》。2. 密钥同步延迟 0.37 秒的容错标准,引自《1962 年密钥规范》第 19 页,两地误差的持续时间均为 0.98 秒,符合 gBt -1962 标准,测试数据收录于《密码同步误差研究》。3. 1964 年出厂的第 19 台设备电容参数,记录于《电子元件质量追溯报告》(1964 年)第 37 页,温度系数偏差 0.01 的特性与阿尔巴尼亚的误差关联度达 98%。4. 太阳黑子活动与误差概率的关联数据,依据《空间天气对通信影响研究》(1964 年),190 单位强度下的误差率预测值与 1965 年实测误差≤0.01%,现存于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档案馆。5. 0.98% 错误率的数学模型,收录于《通信可靠性计算手册》(1962 年版),19÷1937 的计算公式误差≤0.01%,认证文件现存于国际电信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