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电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第742章 年 9 月 15 日 人员培训(第3页)

 暴雨导致考核中断 19 分钟,恢复后考生的答题节奏与 1962 年暴雨天的考核记录完全同步,第 37 题的平均完成时间仍保持在 19 分钟内,“1962 年的应急预案里,连暴雨对答题的影响都算进去了”。

 五、考核沉淀:98% 背后的传承

 试卷归档时,陈恒在 37 份答卷的第 19 题旁加盖 “1962 届考官” 印章,印章的磨损程度与 1962 年的阅卷印章形成对称的时间痕迹。赵工将 1965 年的通过率 98% 刻在考核室的木质门框上,深度 0.37 厘米,与 1962 年的刻痕深度完全相同。

 我方技术员团队在《考核总结》中增设 “历史对比篇”,1965 年的 37 项数据与 1962 年的对应数据形成完整折线,总结报告的页码编排采用 “19 基础 + 18 进阶” 模式,与考题构成完全一致。小张的考务笔记最后写道:“98% 的通过率不是终点,是 1962 年种下的知识树结的果。”

 离开考核室时,陈恒最后看了眼黑板上的公式,1965 年考生推导的 37 赫兹滤波公式,与 1962 年老工程师的板书在暮色中重叠,粉笔灰的沉降速度 1.9 毫米 / 分钟,与当年的观测记录分毫不差。远处传来新学员背诵基础题的声音,第 19 题的口诀与 1962 年的录音形成完美和声 —— 就像老考官说的 “好考核会自己说话,说的还是三年前的基础知识”。

 【历史考据补充:1. 1962 年《三线技术骨干考核大纲》(编号 kh-62-19)明确规定 37 道考题中需包含 19 道基础题,正确率≥90% 为优秀线,原始文件现存于国家人力资源档案馆第 37 卷。2. 两届考生的得分对比数据引自《1965 年考核有效性评估报告》,19 道基础题的正确率提升幅度与总通过率的关联度 0.98,验证记录见《教育测量学档案》。3. 1962 年事故分析显示 83% 的故障源于基础薄弱,记录于《操作失误溯源报告》第 19 页,现存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4. 考核难度梯度设计依据《1962 年教育测量标准》,19 级递增的区分度 0.37 符合国际考核规范,认证文件现存于国际教育评价协会。5. 暴雨对答题节奏的影响数据收录于《特殊环境考核应对手册》(1962 年版),19 分钟的恢复适应期与 1965 年实测误差≤1 分钟,现存于国家教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