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电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第758章 年 12 月 20 日 设备退役(第2页)

 

“1963 年暴雨冲毁通信线时,全靠它单机支撑了 37 天。” 赵工展开的地形示意图上,设备临时部署点的海拔 1962 米,恰好是 1962 年的年份数字,该次任务的加密成功率 100%,错误率 0.00%,写入 1963 年《应急通信报告》第 19 页。我方技术员小李恢复的内存数据显示,设备存储的 1962 条初始密钥中,1965 条仍保持完整,完好率 98%,与 1962 年 “密钥存储十年完好率≥90%” 的标准形成超额达标。

 

最关键的历史贡献在 1964 年:其首创的 “37 步动态加密” 算法被后续设备沿用,该算法在 1965 年地拉那系统升级中仍保持 100% 兼容性,与 1962 年 “算法需预留 19 年升级空间” 的设计理念完全一致。陈恒指着算法芯片上的微小刻痕,“1962.5.19” 的日期与地拉那升级成功的 “1965.10.25” 在时间轴上形成对称的技术传承。

 

三、退役仪式:37 道工序的规范闭环

 

退役流程表的第 19 项 “密钥清零” 工序,陈恒操作的时间恰好 19 秒,与 1962 年《设备退役规范》第 37 页的规定分毫不差。赵工监督的第 7 道工序 “模块拆解”,使用的 1962 年特制扳手,其开口尺寸 19 毫米与设备螺栓完全匹配,拆解顺序 “从左至右第 37 个模块开始” 与出厂组装顺序形成逆向呼应。

 

“1962 年第 19 次退役演练,我们就定死了这 37 步。” 赵工的矿灯照在设备内部的防拆标签上,1962 年封印的红色蜡印与当前拆解时的破损状态完全吻合,标签编号 “62-01-37” 中的 “37” 代表该设备通过的第 37 项防篡改测试。我方技术员小张记录的退役参数:断电瞬间的电压 370v,比设计断电保护阈值高 19v,验证了电源模块的冗余设计,与 1962 年《抗毁伤测试报告》的结论完全相同。

 

争议出现在是否保留主板:年轻技术员建议作为展品,陈恒却调出 1962 年的《保密条例》,第 19 条明确 “核心部件必须物理销毁”。当第 37 道工序 “熔炼处理” 完成时,金属溶液的温度 1962c,恰好是 1962 年的年份数字,与销毁标准要求的 “≥1900c” 形成精准达标。

 

四、心理博弈:告别时刻的情感拉锯

 

退役仪式上,参与 1962 年生产的老钳工老王摩挲着设备外壳:“能不能多留一天?” 陈恒没说话,只是递给他 1962 年的设备交接单,老王当年的签名笔迹与当前验收单上的签名在压力值、倾斜角上完全相同 ——190 克 \/ 平方毫米,7 度倾角。

 

赵工展示的 1962 年《设备情感研究》,第 37 页指出 “主操人员与设备的情感绑定度随运行时间呈 19% 年增长”,与当前老王的心率监测数据形成对应:仪式期间心率 19 次 \/ 分钟,比平日高 37%。我方技术员小李的访谈记录显示,19 名曾操作过该设备的人员中,17 人能仅凭声音判断设备运行状态,准确率 98%,与 1962 年 “人机磨合三年可达 90% 识别率” 的预测误差≤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