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6章 正式验收测试全流程执行(第2页)
错误密文回溯攻击测试中,吴姓技术员用前次测试中曾部分破解的 5 字符明密文对尝试推导,因加密轮次已升级至 3 轮,推导的映射表解密正确率仅 7%,无法获取有效信息;三方共同查看示波器波形,确认加密逻辑无漏洞。
物理干扰攻击测试包含 10 次橡皮锤敲击与 5 次静电放电:每次干扰后设备均能正常工作,未泄露密钥或加密逻辑;连续 10 次干扰后,设备触发密钥自毁功能,需重新初始化,符合 “防物理破解” 设计要求。
【历史细节:1973 年防破解测试无计算机辅助,所有攻击尝试均为人工操作,每小时最多尝试 300 组密钥,验收时重点关注 “24 小时内破解成功率”,结果显示为 0%。】
防破解组 9 项指标测试耗时 3 天,期间对 “多机并行穷举” 算法进行专项验证:同时使用 2 台设备尝试不同密钥段,48 小时内未破解成功,三方一致认定设备防破解能力达到军用一级标准,在验收清单上标注 “优秀”。
五、稳定性复测:长期运行的性能坚守
【场景重现:稳定性测试区,5 台密码机连续运行 720 小时,技术员三班轮岗值守,每小时输入 1 组明码并记录;桌上放着保温瓶与干粮,墙角的闹钟显示凌晨 2 点。档案资料:《720 小时运行台账》记录每台设备的错误次数与处理情况。】
稳定性组首项测试为 720 小时连续加密:郑姓技术员每 24 小时更换一次备用电池,第 3 天某台设备出现 1 次字符传输延迟,排查为导线接触不良,重新插拔后恢复;720 小时后统计,5 台设备平均错误率 0.9%,低于 1.5% 的合格标准。
开关机循环测试中,冯姓技术员连续 30 次开关机,每次开机后测试加密功能,设备均能在 10 秒内正常启动,无死机或参数漂移;测试结束后测量晶体管参数,与初始值偏差≤10%,符合长期使用要求。
负载切换测试模拟野外多任务场景:设备同时进行加密、解密操作,连续 12 小时无性能下降,信号输出稳定;使用方代表表示,该表现可满足野外小分队同时传输多组密文的需求。
【画面切换:从轮岗值守场景切至电池更换过程,再到错误数据统计,展现稳定性测试的全周期管理。】
稳定性组 8 项指标测试耗时 10 天,期间严格执行 “每小时记录、每日汇总、每周复盘” 的流程,所有错误均及时处理且未影响整体运行,三方共同签署《长期稳定性验收报告》,认定设备可靠性达标。
六、异常情况处理:突发问题的应急响应
【历史影像:验收现场,某台设备突然死机,技术员立即断开电源,用万用表测量电源电压;旁边的《应急处理预案》标注 “先断电排查、再分步测试、最后记录原因” 的流程。历史细节:1973 年电子设备故障多为接触不良或器件老化,应急处理以手工排查为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验收第 7 天,基础性能测试区一台设备在加密时突然指示灯熄灭,研发方李技术员立即断电,拆开外壳检查发现电源模块保险丝熔断 —— 因电压波动导致过载,更换保险丝并调整稳压电源输出后,设备恢复正常,三方共同记录故障原因与处理过程。
防破解测试中,一台模拟攻击装置的曲柄齿轮卡住,无法转动旋钮,质检方张工程师用润滑油涂抹齿轮,重启后恢复使用;为确保测试公平,该算法重新开始测试,延长验收时间 1 天,三方均无异议。
【场景重现:高温测试区台灯灯泡突然烧毁,技术员从备用箱取出新灯泡更换,用火柴点燃确认亮度后继续测试,整个过程耗时 15 分钟,测试数据未受影响。】
验收期间共出现 5 次异常情况,均按《应急处理预案》在 30 分钟内解决,未造成测试中断;每次处理后,三方均签署《异常情况确认单》,详细记录故障现象、原因、处理措施及复测结果,确保验收过程可追溯。
研发方提前准备的 “应急备件包” 包含晶体管、电容、保险丝等 20 种常用部件,为快速处理异常提供保障;使用方代表表示,这种应急响应能力也体现了设备的野外维护便利性。
七、数据交叉核对:多方验证的严谨性把控
【画面:三方技术员围坐在长桌旁,将各自记录的测试数据摊开比对,用红笔标注差异项;桌上放着手摇计算器与算盘,用于数据汇总核对。档案资料:《数据交叉核对表》列出 37 项指标的三方测试值,差异率≤2%。】
数据核对阶段首项工作是基础性能数据比对:研发方与使用方的加密速度测试值差异为 0.1 字符 / 秒,因人工计时误差导致,经三方协商认定为 “可接受偏差”;所有 12 项指标的平均差异率 1.2%,符合验收规范。
极限环境数据核对中,低温测试的晶体管 β 值记录出现细微差异 —— 研发方记录为 56.2,质检方为 55.8,经复核是温度计精度不同导致,取平均值 56 后认定达标;8 项指标的差异均在允许范围内,无原则性分歧。
【历史影像:1973 年数据核对场景,技术员用算盘计算错误率,每一组数据都需两人独立计算、一人复核,避免算术错误。】
防破解与稳定性数据核对耗时 2 天,重点关注 “错误率”“破解成功率” 等关键指标:三方记录的防破解成功率均为 0%,稳定性错误率差异≤0.3%,通过手摇计算器反复核验后,确认数据一致。
对核对中发现的 3 处记录笔误(如小数点位置错误),三方共同修正并签字确认;所有数据最终汇总成《验收测试总报告》,包含 37 项指标的测试值、合格标准、差异分析及处理结果,形成完整的验收档案。
数据核对结束后,三方召开评审会,一致认为测试数据真实可靠、记录完整规范,无伪造或篡改痕迹,具备达标判定条件。
八、达标判定:综合评估的结果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