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精神家园笔记俩俩相忘
第269章 归葬易筋经第一式:韦陀献杵
韦陀献杵式:52hz滑膜共振的校准要诀
(注:每处细节都藏着人体与频率的默契,就像齿轮咬着齿纹转,错一点都卡壳)
起手桩:站出“肩平身正”的预备式
练这式前,先站定——双脚与肩同宽,脚尖朝前,脊柱竖直,像头顶顶着一碗水。这时双手自然垂在体侧,先活动一下肩膀,前后绕圈三次,让肩关节“松透”,就像给生锈的合页先抹点油。
为啥要先松肩?你想啊,要是肩膀本来就僵着,再按角度定掌根,等于给拧着的绳子强打结,滑膜根本没法共振。有学员一开始含胸驼背,练完肩膀更酸,师傅说:“起手就得像挂直的扁担,不歪不斜,才能让力顺着胳膊走。”
一、定掌根:5.77厘米的“波长对位”
松肩后,慢慢抬手,让双掌在胸前虚虚相对——掌心相对,手指自然微屈,别绷直,掌根之间得留5.77厘米的空当,差不多就是你拇指第一节的长度。这时候手臂该与肩同高,既不耸肩也不坠肘,像胳膊肘下各挂了个小重物,自然沉坠。
为啥非得是这个数?你看肩关节里那4层滑膜,每层薄得像纸片,才5.77微米厚,刚好是52hz筋膜波波长的千分之一。这掌距就像把微观的波长放大了一千倍,正好能让滑膜跟着频率晃起来,就像琴弦对着音叉,距离对了才能共振。
(有学员第一次练时掌根贴太近,差了2厘米,后来摸肩膀总觉得“涩”,转臂时还有“沙沙”声。师傅说:“这就像钥匙没插进锁芯,滑膜的共振劲儿拧不起来,滑液要么稠得像浆糊堵在缝里,要么稀得挂不住,能不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