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精神家园笔记俩俩相忘
第280章 河图原始数理系统:三进制与5常量的底层逻辑
河图洛书作为最早流传下来的上古密码,数千年来,出现了各种解读,以两晋邵雍2进制分形最为被广泛接受。
可是如果用另一个视角,我们会发现河图其实是二进制通过五进制转换,编码十进制的秘钥。
(抛开玄学,只说数字转换的老规矩)
一、最核心的“骨架”
老祖宗搞河图,其实藏着一套数字转换的“笨办法”——没那么多玄乎的,就是拿3当“进位标杆”,拿5当“平衡秤砣”。
-常量5:就像秤的支点,大过5的数要减5,小过5的数可能要靠5来补,确保数字不会乱飘;
-三进制:数到3就进一位(比如1、2之后不是3,而是“10”),就像古人掰手指,3根手指算一组,好记也好算;
-转换路子:先把数拆成二进制(最简单的0和1),再转成三进制(按3分组),中间用5当“桥”,最后变成十进制(我们现在用的10进位)。
二、数字转换的“两条道”
试了好多组数字,发现古人其实走了两条路,都是围绕3和5转:
第一条:“加减法道”(靠5来平衡)
管的是3、4、9这几个数,规则特简单:比5大的减5,比5小的可能加5。
-9比5大,9-5=4,所以9能转成4;
-4比5小,4+5=9,所以4能转回9;
-3有点特殊,它是“中间站”:既可以往小了靠(3-1=2),也可以往大了走(3+1=4),刚好卡在三进制的“10”位上(三进制的10就是十进制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