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河图思维训练模型(第2页)

2.动态平衡训练:用“±5”找稳当的节奏

(目标:别一冲动就冒进,也别太保守,学会用“基准值”微调)

老祖宗在河图里藏了个“5的平衡术”:比5大的数减5,比5小的数加5,总能回到中间态。咱们做决策也一样,先定个“基准值”,再按情况加加减减。

比如做投资决策,先定个基准收益率15%:

-要是优势多(市场大、没对手、政策支持,至少3个),就加5个点,按20%的目标去闯;

-要是风险多(对手猛、缺钱、团队弱,至少3个),就减5个点,按10%的目标保守来;

-要是好坏各半,就微调(比如加2或减3),不跳太远。

练法:拿个“决策沙盘”(可以是虚拟的项目,也可以是别人的案例),每天设定基准值,然后列优势、风险,算该加还是减。练到最后,你会发现自己很少走极端——既不会“all”赌一把,也不会“一动不动”错过机会。

3.闭环思维训练:让决策“走得出去,回得来”

(目标:别做“一锤子买卖”,学会“干了→看结果→改方法”的循环)

很多人败就败在“只出方案,不回头看”。比如做活动,办砸了就骂“运气差”,从不琢磨“哪步错了”。闭环训练,就是逼你走完“执行→评估→修正”的全流程。

具体怎么做?

-做完一件事,先给结果评个“三态码”:

-成了(比如活动达标)→11态(强化这条路,下次照着改);

-有点用但不够(比如达标一半)→01态(调参数,比如加预算、换渠道);

-彻底没用(比如没人来)→00态(赶紧停,换条路)。

举个例子:产品卖不动

-先归因:是渠道不行(不是产品烂)→01态;

-修正动作:基准值减3(降价3成),换个渠道试试;

-再执行,再评估——直到找到管用的招。

练的时候,记“闭环日记”:每天写3个自己做的决策,标上三态码,写清楚下次怎么改。坚持一周,你会发现“瞎折腾”的次数少多了。

4.河图方位思维:给决策加个“时空坐标”

(目标:不光看眼前,还能按“周期”选路子,像老中医“对症下药”)

河图里的东、南、西、北,藏着“不同阶段用不同招”的智慧:

-北方(1、6):资源不够时,用“零值规则”——别硬撑,换个创新的法子(比如没钱打广告,就做口碑裂变);

-南方(2、7):有优势时,用“三态扩展”——把一个强项放大3倍(比如核心技术强,就衍生出3类产品);

-东方(3、8):稳的时候,用“基准加法”——慢慢扩(比如市场在涨,就每年加5个点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