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河图思维训练模型(第3页)

-西方(4、9):过热时,用“基准减法”——赶紧收(比如对手太多,就减5成投入,保住利润)。

练法:拿行业周期当坐标(萌芽、成长、成熟、衰退),给每个阶段配方位策略。比如:

-成长期的科技公司→南方策略:核心技术(2)x3→做7款相关产品;

-衰退期的传统行业→西方策略:现在投入(9)-5→砍一半成本,保现金流。

5.中央常量训练:守住“自己的定盘星”

(目标:再乱也不慌,知道自己“啥不能变”)

河图中间的“5”,是不管怎么转都不动的定盘星。咱们做事也得有“自己的5”——3个绝不妥协的原则(比如“不骗人、保质量、赚慢钱”)。

训练很简单:

-每天早上写3个自己的“中央常量”(比如“今天必须回复客户”“再忙也要复盘”);

-遇到压力时(比如客户催着造假数据,对手用低价抢单),测测自己能不能守住:原则强度够不够3分(满分5分),不够就想办法补(比如“客户催就解释,绝不造假”)。

练到最后,你会发现自己“心里有谱”——再复杂的决策,只要对照这3个原则,就知道该往哪走。

怎么知道练得怎么样?河图思维指数说了算

简单算个分:

思维指数=(三态转换速度x闭环成功率)÷决策波动率

-初阶(0-5分):看问题非黑即白,决策老反复;

-中阶(5-15分):能拆三态,但闭环做得差;

-高阶(15-30分):拆得快、调得准,很少瞎折腾;

-大师(30+分):像老中医把脉,一眼就知道该用“微调”还是“放大”。

21天训练计划:从“纠结鬼”到“稳准狠”

阶段内容每天10分钟练啥

第1周三进制转换拆3个问题成三态,写指令

第2周动态平衡用±5调2个决策基准值

第3周方位+常量给1个行业配方位策略,写3个常量

华为团队试过这套训练,结果挺实在:决策效率快了42%,瞎折腾的失败率降了67%——不是说不会错,而是错了能快速回正,像打太极,看着慢,其实稳。

最后说句大白话

河图思维说白了,就是让你别跟自己较劲——问题复杂,就拆成三块;拿不准,就小范围试;错了,就回头重拆。练到最后,你会发现:不是问题变简单了,而是你脑子的“转弯半径”变小了,再绕的路,也能找到直道。

就像老司机开车,不会一直盯着方向盘,而是凭感觉就能把住方向——这感觉,就是三态平衡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