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寒门贵子辩前程(第2页)

 “寒门逆袭新通道?只要你够牛逼,分数线都不是问题!” 

 “这……这会不会太激进了点?” 

 “这标准怎么定啊?谁来认定特别突出?万一有猫腻怎么办?” 

 “你是不是间谍啊?每条评论下面都发这些负能量!就不能盼着点好吗?” 

 …… 

 短短几分钟内,“高考特招”、“单科大神入库”、“不看总分看潜力”等词条,以碾压之势霸占了所有社交媒体的热搜榜! 

 之前关于“一页白纸”的讨论,在这两条石破天惊的补充规定面前,简首是小巫见大巫! 

 国家也是趁着这个机会,彻底对教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零·点+看_书/ ¨首?发′ 

 整个社会,彻底被轰动了! 

 支持者欢欣鼓舞,认为这是载入史册的壮举。 

 “太好了!早就该这样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在接受采访时激动地说道,“我们国家太需要敢想敢干的年轻人了!不能让一张考卷的分数,埋没了真正的天才!” 

 “这是对唯分数论的有力冲击!”一位教育改革派学者撰文称赞,“高考改革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不再是小修小补,而是真正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创新人才的选拔!” 

 许多思想开明的家长也表示支持:“给孩子多一条路总是好的,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挺好!” 

 然而,反对和质疑的声音也如同潮水般涌来,甚至更加激烈。 

 “胡闹!简首是胡闹!”一位保守派学者在电视辩论中痛心疾首,“高考的公平性是基石!这个特招标准如此模糊,谁来保证过程的公正?这必然会滋生腐败!” 

 “这对那些勤勤恳恳、按部就班复习的孩子太不公平了!”一位母亲在听证会现场情绪激动地发言,“他们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凭什么一个‘想法’就能让别人弯道超车?这不是鼓励投机取巧吗?” 

 “农村和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孩子怎么办?他们的‘畅想’可能没那么前沿!但就代表他们没有潜力吗?这个政策会进一步拉大教育差距!” 

 网络上,两大阵营更是吵得不可开交。 

 从政策的合理性,到操作的细节,再到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每一个点都被反复辩论。 

 各种分析文章、评论视频层出不穷。 

 甚至有一些情绪激动的家长和团体,开始组织线下集会和请愿活动,要求教育部“谨慎推行”或者“撤回补充规定”。 

 风暴眼中的杭城。 

 媒体自然不会放过杨昊这个“国之麒麟”。 

 各种采访请求通过王卫东等人转达过来。 

 杨昊此刻虽然大部分精力还在仿生机器人的设计上,但也密切关注着这场由他间接触发的教育改革风暴。 

 面对汹涌的舆论,他没有接受任何采访,而是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了一份极其简短的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