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高考准则正式出台(第2页)

 在离开前,杨昊送了赫尔墨斯一件特殊的“礼物”——一幅书法作品。 

 宣纸上,笔力遒劲,墨色沉稳,只有二十西个大字: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赫尔墨斯会华语,懂汉字。他看着这二十西个字,每一个字都认识,但组合在一起,却让他感到一种与istoC截然不同的力量和追求。 

 赫尔墨斯带着这份“礼物”和满腹的思索,离开了曙光基地,结束了他的访华之行。,p^f′x·s¨s¨..c*o¨m? 

 他的专机腾空而起,飞向欧洲。 

 万米高空之上,赫尔墨斯一言不发,手中摩挲着那幅书法作品,反复回味着杨昊的话,以及在曙光基地看到的一切。 

 他意识到,世界格局的改变,可能比istoC预想的要快得多,也深刻得多。 

 杨昊,以及他所代表的华夏,己经是一股无法忽视,也无法轻易掌控的力量。 

 这次访问,最初的招揽目的显然没有达到。 

 但或许,正如杨昊所说,播下了一些其他的种子。 

 istoC内部,对于赫尔墨斯此次华夏之行的“无功而返”,并非一片平静。 

 一些坚守旧有观念的保守派元老颇有微词。 

 他们认为赫尔墨斯的怀柔政策是软弱的表现,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资源。 

 “那个华夏小子,不过是侥幸掌握了一些领先技术,给他足够的压力,或者更大的利益,他一定会屈服!” 

 “我们应该采取更强硬的手段,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低声下气!” 

 类似的论调在组织的某些圈子里悄然流传。 

 他们显然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不久后,istoC的高层会议如期召开。 

 赫尔墨斯站在发言席上,神色平静。 

 他首次在这样的场合,公开承认了对华夏科技实力的误判。 

 “诸位,我必须坦诚,我们过去对华夏,特别是对杨昊先生的评估,存在严重失误。” 

 此言一出,会场内一片细微的骚动。 

 “杨昊这样的人物,以及他所代表的新兴力量,己经无法用传统的遏制或拉拢手段来对待。” 

 赫尔墨斯的声音清晰而有力。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全球战略,调整我们与东方大国的相处方式。” 

 他的发言,在istoC高层内部引发了激烈的辩论。 

 支持者认为这是审时度势的明智之举,反对者则痛斥其为“绥靖主义”,是向新兴力量低头。 

 国外的组织就是这样,每天不是在辩论,就是在辩论之中。 

 赫尔墨斯专家团访华后不久,国际上一些科技媒体和智库,开始有意无意地“透露”出一些关于华夏在尖端科技领域取得惊人突破的“内幕消息”。 

 虽然语焉不详,多有猜测,但无一例外都指向华夏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多个方面展现出的强大自信和领先潜力。 

 杨昊的名字,也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国际科技界的视野中,其国际声望在一种微妙的氛围中进一步提升。 

 华夏的形象,也从过去的追赶者,逐渐向引领者转变。 

 时间飞逝,窗外的蝉鸣渐渐稀疏,秋叶染上了金黄。 

 距离2025年的高考,越来越近。 

 在万众瞩目之下,教育部关于高考改革的最终方案正式向全国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