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惊雷与潜龙(第2页)

 中部某省一名女生,刘思雨。 

 化学接近满分。 

 物理附加题中关于“地外小行星稀有矿产的化学提纯与工业化利用前瞻”的构想,被中科院相关专家组评定为“极具前瞻性与应用潜力”。¨我-得¨书+城? ′首·发, 

 她的总分同样不突出,刚过本科线几分。 

 结果,复旦大学,宣布破格录取! 

 又一个“偏才”! 

 如果说林默的案例还让一些人抱有“偶然”的幻想,那么刘思雨的出现,则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国家这次是来真的! 

 教育选拔的风向,似乎真的要变了! 

 舆论汹涌之际,教育部紧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聚光灯下,发言人神情严肃,语气沉稳: 

 “同志们,记者朋友们,下午好。” 

 “针对社会各界对本届高考招生,特别是单科破格录取政策的高度关注,我代表教育部,在此做统一说明。” 

 “首先,本届高考试卷,特别是理科综合及附加题,其难度系数,相较往年,均有显著上调。这一点,相信广大考生和一线教师都有深切体会。” 

 发言人继续说道:“这样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确保基础知识考核的前提下,更好地筛选出真正具备拔尖创新潜质的顶尖人才。” 

 “苏省考生林默同学,在数学领域展现出的天赋与深刻理解,通过其满分答卷以及附加题中对‘黎曼猜想新思路探讨’的精彩论述,得到了包括菲尔兹奖得主在内的国内外顶尖数学家的一致高度评价,认为其思路新颖,部分推演极具独创性,是百年难遇的数学奇才。” 

 此言一出,网上一片哗然。 

 菲尔兹奖得主都认可了? 

 这分量可太重了! 

 发言人继续道:“刘思雨同学,在化学领域的扎实功底和对前沿科技的敏锐洞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其附加题构想,为我国未来太空资源开发提供了宝贵的民间智慧。” 

 “基于此,清华大学与复旦大学依据相关政策,决定对这两位同学进行破格录取,完全符合程序,也体现了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渴求与重视。” 

 “这两位同学只是典型案例,后续还会有更多的人才依据相关政策,被破格录取。” 

 “单科破格录取政策,未来将持续推行,但选拔标准将极为严格,宁缺毋滥。” 

 他话锋一转,公布一项新的通知:“同时,为鼓励应届毕业生的原始创新精神,避免部分考生为追求单科极致而进行长期、功利性的复读备考,该破格录取政策将不适用于复读考生。” 

 这一条,首接断了许多想通过复读走捷径的人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