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力排众议定乾坤
里面躺着一块巴掌大小,闪烁着暗金色光泽的金属片。
旁边还有几份打印好的文件。
杨昊拿起那块金属片,递向魏成明院士:“魏老,这是我基于新理论模型,在曙光基地那边,利用现有条件,初步制备出的一种超导合金样品,我将其命名为‘薪火一号’。”
“性能上,距离‘羲和金’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或许能让大家看到一些可能性。”
随后,他将文件也递了过去:“这是‘薪火一号’的部分性能测试报告,以及一个极简的制备流程概述。”
魏院士的目光转向那块金属片。
他没有立刻接,而是示意助手取来特制的绝缘手套和高精度护目镜。
小心翼翼地戴上后,魏院士才从杨昊手中接过样品和报告。
他先快速浏览了一遍报告,有些不敢相信。
报告上的数据,对他来讲就像天方夜谭。
“超导临界转变温度…150k?”
要知道,目前公开的最高液氮温区超导体,临界温度也才一百三十多k,且性质极不稳定,难以大规模应用。
“临界电流密度…在20特斯拉背景磁场下,依然能达到每平方厘米七百万安培?”
“常温下的抗拉强度…超过了三千兆帕?”
会议室内,所有材料学相关的专家都不敢置信。
这些数据,任何一项单独拿出来,都足以在世界材料学界引发地震!
更别说集合体了,难道曙光基地的rts材料己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
魏院士放下报告,示意助手推过来一台便携式的多功能材料特性检测仪。
他将样品小心放入测试卡槽。
仪器屏幕上,数据开始快速跳动。
“嗡…”
轻微的电流声后,第一个关键数据稳定下来。
【超导转变起始温度:151.2 k】
魏院士的手,开始微微颤抖。¨第,一/墈¨书*蛧- !芜~错~内·容?
他深吸一口气,调整参数,进行第二项测试。
【20t背景磁场下临界电流密度:7.15 x 10^6 A/cm2】
魏院士的呼吸骤然急促起来,他猛地抬头看向杨昊,失声道:
“这…这是你做出来的?在曙光基地那种条件下?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杨昊无奈道:“理论指导实践,没什么不可能的。曙光基地有一些高纯度元素提炼和精密合金熔炼的基础,我只是提供了一些关键的理论模型、全新的原子配比方案和工艺参数优化。”
“当然,因为设备和工艺的限制,样品良品率不高,性能也远未达到理论极限。但它证明了,我提出的新材料体系,并非空中楼阁。”
“各位,请不要用以前的眼光看待现在。”
“科技的发展是迅速的,所谓的条条框框,只能框住自己,是时候放开思想,放开眼界了!”
“别说羲和金了,甚至连核聚变都只是一个开始!”
魏院士怔怔地看着手中的样品,嘴唇翕动了几下,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震撼!
无与伦比的震撼!
如果说之前杨昊的方案是天才的构想,那么此刻,这块“薪火一号”样品,就是将构想拉入现实的铁证!
会场内,一众材料学专家们面面相觑。
一个困扰了他们数十年的难题,似乎真的在这个年轻人手中,找到了突破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