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磁约束难题(第2页)

 钱柏森院士闻言,更是精神一振:“好!太好了!这意味着我们离稳态约束的目标,又近了一大步!” 

 团队士气空前高涨。 

 然而,科学的道路从非一帆风顺。 

 就在团队沉浸在初步成功的喜悦中,尝试进一步延长约束时间,并提高等离子体温度和密度参数时,新的难题不期而至。+墈¢书!君` _追!最+薪~彰_结` 

 一次高参数实验中,当等离子体核心温度接近八千万度,约束时间试图突破二十秒大关时,异变陡生。 

 “警报!警报!检测到高频边缘不稳定性爆发!” 

 “等离子体约束失效!能量急剧泄露!” 

 屏幕上,原本稳定的等离子体火球剧烈扭曲变形,随后如泄了气的皮球般迅速崩溃,化为一片混乱的粒子流撞向内壁。 

 实验被迫中止。 

 中控室内,刚刚还洋溢着喜悦的气氛瞬间凝固。 

 “怎么回事?”钱柏森院士眉头紧锁。 

 “是eLms(边缘局域模)!”一位等离子体物理教授脸色难看地说道,“但……但这种eLms的爆发频率和能量强度,都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也和我们己知的任何一种eLms类型都不太一样。” 

 接下来的几天,团队成员尝试了所有己知的eLms抑制方法:共振磁扰动、弹丸注入、超声波驱动…… 

 然而,均告失败。 

 那种诡异的高频eLms,如同一个打不死的幽灵,一旦等离子体参数达到某个临界点,便会准时爆发,无情地摧毁约束。 

 这种新型eLms的行为模式,完全超出了现有理论的解释范畴。 

 会议室内,气氛压抑。 

 几十位国内顶尖的等离子体物理专家、核聚变工程专家,面对着屏幕上令人费解的数据曲线,束手无策。 

 “这种eLms的触发机制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传统的抑制手段都无效?” 

 项目进度,首次遭遇了实质性的阻碍。 

 基地内的气氛,也从最初的亢奋和乐观,逐渐变得有些沉闷和压抑。 

 一些年轻的研究员,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拦路虎”,开始出现焦躁不安的情绪。 

 “连杨总师都没办法吗?” 

 “我们不会真的被卡在这里了吧?” 

 外界对“祝融工程”的质疑声,也通过各种或明或暗的渠道,隐隐约约传了进来。 

 “可控核聚变怎么这么久了都没消息?” 

 “华夏人还是太冒进了,想一口吃成个胖子?” 

 “等着看笑话吧,iter搞了几十年都没整明白,他们凭什么?” 

 …… 

 李司长将这些信息汇总给钱柏森和杨昊时,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