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药炉星火驱邪祟,丹方玄机藏墨痕(第3页)
\"祖师没有杀他们,\" 老妪的声音带着敬佩,\"她取出青铜针,在每个人的 ' 人中 ' ' 合谷 ' ' 涌泉 ' 三穴快速施针,动作快得像一阵风。施针后,她又将自己的青铜符融入安神汤,一碗碗喂给患者 —— 那汤熬了整整三天三夜,祖师自己却粒米未进,最后晕倒在药炉旁。\" 灵枢当时追问后来如何,老妪说墨瑶醒来后,发现患者都已痊愈,只是自己的精魂受损,眉心的 \"医魂痣\" 淡了许多。\"祖师说,' 医道无捷径,唯舍身而已 ',\" 灵枢的指尖抚过青铜符上的裂痕,\"现在轮到我们了。\"
四、初愈暗藏墨渊迹(墨瑶回忆扩写)
七日后的含元殿,安康郡主已能扶着宫人的手行走,面色红润如常人。玄宗坐在御座上,手中的玉如意不断敲击案几,案上的赏赐 —— 黄金百两、锦缎千匹 —— 堆如山,却在晨光中泛着淡淡的青铜锈色。\"两位神医救回郡主,功不可没,\" 玄宗的目光扫过灵枢手中的青铜符,眼神里藏着不易察觉的探究,\"太医院院判之位,从今往后便由灵枢神医担任。\"
灵枢躬身谢恩,指尖却触到赏赐锦缎下的硬物 —— 是块青铜片,刻着的 \"初七\" 二字正在发烫,与太医院青铜鼎的纹路完全吻合。\"陛下厚爱,臣愧不敢当,\" 他将青铜符悄悄贴在锦缎上,符契立刻发出微弱的蜂鸣,\"医道传承重在救人,而非官位 —— 臣愿继续在太医院制药,为皇室与百姓护佑安康。\"
他握着青铜片的手微微发凉,这让他想起六年前在善堂发现的另一块青铜片:当时老妪将那片青铜片交给狗剩,郑重地说:\"这是墨瑶祖师留下的,上面的 ' 初七 ' 二字关系到墨家的存亡,你一定要保管好。\" 可现在,相似的青铜片再次出现,却成了墨渊引诱他们的诱饵。
素问站在一旁,注意到高公公(新内侍)的袖口露出半块青铜残片,与灵枢手中的青铜片缺口严丝合缝。\"陛下,\" 她上前一步,手中托着治疗时换下的青铜针,针尾的红绳已变成黑色,\"郡主虽愈,却仍需每月复诊 —— 这 ' 七星针 ' 已吸满戾气,需用道家 ' 九转还丹术 ' 净化,再结合墨家 ' 淬火法 ' 重铸,方能再用。\"
玄宗点头应允,目光却落在青铜针上,喉结轻轻滚动:\"就依两位神医所言。即日起,太医院的青铜鼎由两位掌管,需按时... 祭鼎。\" 最后两个字说得极轻,却让灵枢和素问同时心头一震 —— 他们想起狗剩留下的线索 \"祭鼎 = 鼎引献祭\",玄宗显然知道墨渊的计划,却在刻意隐瞒。
退殿时,郡主悄悄塞给灵枢一张纸条,纸上用胭脂写着:\"御书房龙椅下有暗格,藏着 ' 墨道医经 ' 全卷,小心高公公 —— 他不是人。\" 纸条的边缘沾着极细的青铜粉,与傀儡关节的材质一致。灵枢将纸条藏入袖中,与素问对视一眼 —— 两人都明白,郡主的痊愈只是墨渊计划的第一步,御书房的暗格、玄宗的隐瞒、高公公的身份,还有终南山的青铜棺,都在指向一个更大的陷阱。
回到太医院的药庐,灵枢取出赏赐中的青铜片,与之前找到的碎片拼合,露出 \"鼎开需三引\" 五字。青铜符突然飞向药炉,符契贴在炉壁上,炉口喷出的青烟中,浮现出墨瑶的虚影 —— 她手持青铜剑,剑身上刻着 \"医道非鼎祭,仁心即真丹\",这场景与灵枢童年时老妪给他看的墨家壁画一模一样。
老妪当时展开壁画时,灵枢记得清清楚楚:壁画上的墨瑶站在巨大的青铜鼎前,鼎旁跪着几个墨家弟子,手中捧着装满草药的青铜盘。鼎的另一侧,墨渊带着一群戴着青铜面具的人,手中拿着锁链,似乎要将什么人投入鼎中。\"当时墨渊想用人献祭,打开青铜鼎获取里面的 ' 医道秘录 ',\" 老妪的手指划过壁画上墨瑶的剑,\"祖师坚决反对,说 ' 医道是救人的,不是杀人的 ',最后她点燃了自己毕生编写的医经,用医经的火挡住了墨渊的人,自己则带着青铜鼎的钥匙,消失在机关城的大火里。\" 灵枢当时问钥匙是什么,老妪却只是叹气,说 \"等你见到青铜符拼合的样子,就知道了\"。
\"墨瑶祖师...\" 灵枢伸手想要触碰虚影,指尖却只穿过一片青烟。他突然想起老妪临终前说的话:\"墨瑶祖师的精魂,藏在青铜符里,唯有真正的医道传人,才能在危难时见到她。\"
素问握紧腰间的青铜小鼎,鼎耳的锁链突然绷紧,指向终南山的方向。药庐的门再次自动关闭,这次墙上的青铜镜没有碎裂,而是清晰地映出终南山顶的景象:善堂老妪正站在青铜棺前,棺盖已打开一条缝,里面渗出的金色液体,与郡主眉心渗出的液体完全相同,棺旁的阿竹被绑在青铜柱上,眉心的针孔正对着棺口,而老妪手中的青铜针,针尾系着的红绳上,挂着的竟是 —— 灵枢遗失多年的半块青铜符。
素问望着镜中的青铜符,突然想起老妪曾说,这半块符是墨瑶当年亲手交给道家好友的,约定若墨家有难,便用此符唤醒医魂。\"原来老神仙... 早就知道这一切,\" 素问的声音带着颤抖,\"她从一开始,就在按墨瑶祖师的计划行事。\"
灵枢的目光落在镜中老妪的手腕上,那里戴着的银镯,与安康郡主的镯子一模一样 —— 这是墨瑶当年传给墨家传人的信物,一对两只,一只护医魂,一只镇邪气。他突然明白,老妪就是墨家在终南山的守护者,而阿竹,就是墨瑶三百年前预言的 \"最后鼎引\"。
他的思绪又飘回四年前的善堂:当时阿竹刚学会辨认草药,老妪就把他叫到身边,摸着他的头说:\"阿竹,你是个有福气的孩子,以后要帮着灵枢和狗剩,守护好墨家的医道。\" 那时他还不懂这句话的深意,现在才明白,所谓的 \"福气\",竟是要用性命去承担的责任。
灵枢又想起老妪曾给他看的墨瑶手书,上面写着:\"鼎开之日,需以仁心为引,而非血肉之躯。\" 他突然意识到,墨瑶三百年前就料到墨渊会用 \"鼎引\" 献祭,所以才留下各种线索,就是为了让后世传人明白,真正的医道传承,从不是牺牲他人,而是坚守本心 —— 就像她当年用自己的精魂守护医道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