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曲江论医传新术,戾气潜踪藏杀机

曲江论医传新术,戾气潜踪藏杀机

 一、辰时曲江启盛会

 辰时的长安曲江池畔,晨光如碎金般洒在青砖铺就的广场上,砖缝里还沾着昨夜的露水,蒸腾起淡淡的水汽,混着池面飘来的荷香,让空气里都带着几分清爽。广场四周栽着两排老槐树,枝桠繁茂,绿叶间挂着的青铜铃随风轻晃,与远处终南山传来的晨钟声隐隐呼应,像是在合奏一曲 “医道序曲”。

 广场中央搭着座丈高的木台,台身用终南山松木搭建,木纹里还透着淡淡的松针味,台顶覆着明黄色幔帐,帐角绣着的 “医道同源” 四字,是玄宗亲笔题写,笔锋刚劲有力,旁边缀着的青铜铃泛着冷光,铃身刻着的矩尺纹与太极图,与灵枢、素问身上的服饰纹路完全相同,风一吹,铃声 “叮叮” 脆响,引得台下等候的医者纷纷抬头张望。

 灵枢和素问站在台侧,身上穿着玄宗御赐的青色医袍 —— 袍料是西域进贡的云锦,轻软透气,袍角绣着的墨家矩尺纹与道家太极图相互缠绕,在晨光下泛着淡金,走动时,纹路竟像活过来般,随着动作轻轻流动。灵枢手里提着的药箱,是墨家传下来的机关箱,箱身刻着的 “非攻” 二字泛着冷光,箱里的三齿刀、火神针碰撞出轻响,像墨家机关城深处的晨钟,每一声都透着庄严;素问鬓角的银链垂着枚青铜小鼎,鼎耳锁链绕出的 “非攻” 结,与腰间墨家令牌严丝合缝,链坠轻轻颤动,鼎身刻着的微型太极图,正对着终南山的方向,像是在感应着什么。

 “待会儿演示新疗法,可得稳住,” 素问压低声音,指尖轻轻捏了捏灵枢的衣袖 —— 她能感觉到,灵枢的手心里全是汗,毕竟这是第一次在天下医者面前展示新术,万一出岔子,不仅新疗法推广会受阻,连墨家医道传承千年的名声都可能受损,“老妪婆婆说过,‘医道重在本心,不在场面,只要能救人,就不怕旁人质疑’。你看台下的医者,他们眼神里都是期待,不是恶意。”

 灵枢深吸一口气,抬手摸了摸怀里的《墨道医经》残页 —— 残页昨晚突然发烫,符光透过书页,映出终南山的虚影:老妪被绑在青铜柱上,圣火在她身后剧烈摇曳,她手里紧紧攥着青铜棺钥匙,嘴型像是在喊 “盛会有诈,傀儡藏于医者中”,这画面让他心里始终悬着块石头。“放心,我们有李三、春桃的康复见证,还有医经残页当凭据,错不了。” 话虽这么说,他还是忍不住望向广场入口 —— 那里人群涌动,各地医者穿着不同服饰,江南医者穿青布短衫,腰间挂着竹制药箱;北方医者着厚布长袍,怀里揣着暖手的青铜药壶;西域医者则戴尖顶帽,腰间挂着青铜匕首,却都带着药箱,眼神里满是对医术的渴望。只是人群中,三个穿灰布衫的人格外扎眼,他们低着头,眼神躲闪,腰间鼓鼓囊囊像是藏着什么,一靠近灵枢的青铜符,符就隔着衣料轻轻发烫,泛出极淡的金光。

 “吉时到!大唐医学交流盛会,启幕!” 随着司仪高亢的喊声,广场上的三十六盏青铜鹤灯突然集体亮起,灯芯泛着淡金,与灵枢袖中青铜符产生强烈共鸣,灯影在地面投出无数个 “医” 字,这些 “医” 字自动聚拢,竟与木台上的 “医道同源” 图案完全重合,形成个巨大的 “医阵”,引得台下医者纷纷惊叹:“这是怎么回事?灯影还能拼图案?”“太神奇了,难道是道家的法术?”

 玄宗坐在观礼台中央,龙袍上的金线在晨光下闪着光,袍角绣着的五爪金龙,与木台幔帐的明黄色相互映衬,更显帝王威严。他面前的案上,摆着尊三足青铜鼎,鼎里燃着西域进贡的龙涎香,香灰没有散乱,反而自动堆成个 “和” 字,与灵枢药箱里医经残页上的 “和” 字图案相互呼应,连笔画粗细都分毫不差。

 “朕举办这场盛会,不为虚名,只为让天下医者交流医术,共探医道,最终造福百姓!” 玄宗的声音洪亮,借着风传遍整个广场,每个医者都听得清清楚楚,“今天,朕要向大家介绍两位年轻的神医 —— 灵枢、素问!他们不拘泥于一派之见,融合西域放血术与中原活血化瘀医道,还融入墨家机关术、道家阴阳理论,创造出‘放血活血合流术’,治好了禁军李三的腿疾、宫女春桃的肺瘀,连老臣张大人的旧疾都有所缓解!下面,就请他们上台,为大家展示这新疗法!”

 灵枢和素问并肩走上木台,台下立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有的医者激动地站起来,踮着脚想看清他们带来的器具;有的则拿出纸笔,准备记录演示细节。灵枢打开机关药箱,按下箱侧的青铜按钮,箱内自动弹出三层抽屉:第一层放着三齿刀,刀背矩尺纹泛着冷光;第二层是排列整齐的西域火神针,针尾红绳缠成小圈,方便取用;第三层则是尊迷你青铜药鼎,鼎身刻着的太极图与矩尺纹在晨光下亮了几分,纹路间还泛着极细的金粉。

 “这鼎上的纹路好特别,像是墨家的机关纹!” 台下一位白发老医者忍不住喊道,他是江南医派的泰斗,研究机关术多年,一眼就认出了矩尺纹,“老夫年轻时在终南山见过墨家遗迹,上面的纹路和这鼎上的一模一样!”

 “那刀看着就锋利,是西域的款式吗?可刀背的纹路又不像!” 另一位西域医者也跟着提问,眼神里满是好奇。

 灵枢拿起三齿刀,将刀背对着台下,让大家看清上面的纹路:“各位前辈、同仁,此疗法名为‘放血活血合流术’,核心在于‘快放稳补,阴阳调和’。” 他指着刀背的矩尺纹,“这刀是墨家传下来的‘破瘀刀’,刀背矩尺纹是机关导气纹,能感应人体经脉气流,放血时只要对准穴位,纹路就会自动预警,绝不会割深;这针是西域火神针,针尾红绳用西域火绒草纤维编织,能吸附戾气,像道家的‘引气丝’,扎入穴位后,能将瘀堵的戾气顺着红绳导出;还有这鼎,是用墨家‘九蒸九晒’法打造的‘活气鼎’,炮制药材时,能借草木之气养药性,让药效更纯。”

 台下那位白发老医者再次站起来,手里拿着本泛黄的《机关医典》:“灵枢神医,老夫有个疑问 —— 西域放血术素来以‘快、狠’为主,讲究一击见效,可中原医道讲究‘稳、缓’,怕伤正气,这两者如何平衡?万一放血时,机关纹失灵,伤了患者经脉怎么办?”

 灵枢笑着从药箱里取出块新鲜猪肉,猪肉上用红笔标出模拟的 “委中穴”:“前辈请看,我给大家演示一遍。” 他手持三齿刀,刀刃轻轻贴近猪肉的 “穴位”,刚要下刀,针尾红绳突然绷紧,像被无形的手拉住,刀身再也下不去分毫,“大家看,这就是机关纹的预警功能,只要快碰到‘经脉’,红绳就会绷紧,力道越大,红绳绷得越紧,绝不会伤了深层组织。当年墨瑶祖师在西域,就是用这刀为商队放血,救了上千人,从没有出过差错。”

 台下医者纷纷点头,有的还拿出纸笔快速记录,江南老医者更是激动地说:“好!好一个‘机关控度’!老夫研究多年机关与医术的结合,今天终于见到真章了!” 广场上的气氛渐渐热烈起来,连玄宗都笑着点头,对身边的大臣说:“朕没看错人,灵枢、素问果然有真本事!”

 二、午间演示遇诡扰

 日头升到正中,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在广场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木台上的演示还在继续。灵枢刚给一位志愿者演示完放血 —— 志愿者是个年轻的禁军,之前因训练导致右腿瘀血肿胀,连靴子都穿不上,灵枢用三齿刀在他 “委中穴” 旁放了三滴瘀血,又用青铜针配合 “黄芪火绒汤” 调理,不过半个时辰,志愿者就能活动自如,他激动地对着台下挥了挥腿,大声喊:“真的不疼!之前这腿肿得像萝卜,现在能抬能踢,灵枢神医的新疗法太神了!”

 台下掌声雷动,不少医者已经凑到台边,想近距离观察三齿刀和青铜针的细节,有的还拿出自己的器具,对比着研究;西域医者则围着素问,请教火神针的用法,广场上一派热闹的交流景象。可就在这时,观礼台旁突然传来一阵 “嗡” 的轻响,像是青铜鼎在震动,这声音与终南山的方向遥相呼应,让灵枢袖中的青铜符突然发烫。

 他下意识望向观礼台,只见案上青铜鼎里的龙涎香香灰突然变黑,原本堆成的 “和” 字竟像被无形的手扭曲,慢慢变成个 “鼎” 字,鼎字的笔画间还泛着淡淡的幽绿,与墨渊面具上的图案隐隐呼应。更诡异的是,香灰变黑的瞬间,台下那三个穿灰布衫的人同时抬头,眼神变得空洞,手悄悄摸向腰间。

 “这是怎么回事?香灰怎么变黑了?” 玄宗皱起眉,语气里带着疑惑,身边的高公公(竟是墨渊制作的傀儡,真高公公已被关押在禁军大牢)急忙上前,脸上堆着谄媚的笑:“陛下莫慌,许是风大,吹乱了香灰,奴才这就给您重新燃一炉。” 他伸手想拂去香灰,指尖刚碰到灰堆,就被一股黑气弹开,手背上瞬间泛出淡淡的幽绿,像被染了色 —— 这颜色,与墨渊戾气的颜色完全相同。

 灵枢心里一紧,悄悄将青铜符贴近木台的青铜栏杆,符面一亮,空气中隐藏的黑气被瞬间吸了进去,符面泛出的金光让木台的纹路都亮了几分。“陛下,这不是风的问题,是西域戾气!” 灵枢大声说,既提醒了玄宗,又暗暗警告台下的傀儡,“这香里被人掺了‘锁魂散’的残渣,遇热会释放戾气,还好剂量不大,不会伤了龙体。” 他这话一出,台下医者顿时哗然,有的急忙捂住口鼻,有的则警惕地看向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