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曲江论医传新术,戾气潜踪藏杀机(第2页)

 灵枢的目光扫过台下,那三个穿灰布衫的人已经悄悄摸出了青铜哨,哨口刻着的 “墨渊” 二字在阳光下泛着幽绿,与之前宫里的 “唤魂哨” 一模一样。就在灵枢准备上前阻止时,最左边的灰布衫突然站起来,举起青铜哨就要往嘴里塞,嘶吼着:“墨渊大人说了,凡墨家的东西,都得毁!这新疗法是邪术,会坏了大人的大事,不能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一吹哨子,广场上的青铜鹤灯突然集体熄灭,灯影中浮现出无数个淡青 “鼎” 字,这些 “鼎” 字像活过来般,朝着台下医者飞去,碰到人的眉心,就会留下个极小的印记。瞬间,十几个医者开始抽搐,双手抱着头,嘴里含糊地喊着 “初七... 鼎开... 墨渊大人...”,与宫里张大人被戾气控制时的症状一模一样。

 “不好!是墨渊的傀儡!” 灵枢拔出三齿刀,刀背矩尺纹泛着金光,朝着灰布衫冲去,脚下踩着墨家 “轻身术”,动作快如闪电,“墨家医道是救人的,不是你用来害人的!你被墨渊用戾气控制,醒醒!” 他话音未落,刀背已经碰到灰布衫的手腕,“当” 的一声,青铜哨被震飞,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灰布衫见哨子被打飞,眼神变得更加疯狂,突然从袖中甩出条黑色锁链 —— 链上的倒钩泛着黑气,链节上刻着的火神纹与哈立德药铺的牌匾相同,锁链在空中盘旋一圈,朝着灵枢的脖子缠来:“墨渊大人会救我的!初七鼎开,你们都会死!长安会变成大人的地盘,你们这些医者,都得成为鼎引!”

 “别执迷不悟了!” 素问甩出鬓角银链,链坠青铜小鼎精准砸在锁链中间的链节上,银链与锁链缠在一起,形成个 “太极锁”,“墨渊用戾气控制你,只是把你当棋子,等你没用了,他会毫不犹豫地杀了你!” 她趁机发力,银链带着锁链往旁边一拉,灰布衫重心不稳,朝着灵枢的方向踉跄过来。

 灵枢抬脚,精准踢在灰布衫的膝盖弯,同时将青铜符贴在他的眉心,符面一亮,淡金光芒顺着灰布衫的经脉蔓延,他眉心的 “鼎” 字印记渐渐淡了些,眼神也恢复了几分清明:“我... 我这是在干什么?我怎么会在这里?”

 “你被墨渊用戾气控制了,” 灵枢收回符,“现在没事了,待在一旁,别再被戾气影响。” 禁军立刻上前,将灰布衫带到观礼台旁看管,可另外两个灰布衫见同伴被制服,突然同时吹起青铜哨,更多的医者开始抽搐,广场上顿时乱成一团,有的医者躲在药箱后,有的想往外跑,还有的则试图安抚抽搐的人。

 灵枢站在木台上,大声喊道:“各位同仁别慌!这是墨渊的阴谋,他想破坏盛会,阻止我们交流医术!只要我们团结起来,用青铜符或试毒叶就能压制戾气,大家别乱!” 他边说边抛出十几枚青铜符,分给身边的医者,“按我教的方法,贴在抽搐者的眉心,就能暂时压制印记!”

 玄宗也站起来,拔出腰间佩剑,剑刃泛着冷光:“朕在此承诺,定要查清此事,保护各位医者的安全!禁军听令,分散在广场各处,保护医者,抓捕剩余的傀儡!” 禁军们齐声应和,快速分散开来,有的拦住失控的医者,有的则朝着另外两个灰布衫围去,广场上的秩序慢慢恢复。

 三、未时交流传医道

 未时的阳光开始西斜,金色的光洒在广场上,让青砖都泛着暖光,之前的混乱已经平息,两个灰布衫傀儡被制服,抽搐的医者也在青铜符的压制下恢复了清醒,广场上的气氛虽不如之前热烈,却多了几分坚定 —— 医者们都明白,墨渊的阴谋不会停止,只有学好医术,才能保护自己和百姓。

 灵枢和素问坐在木台旁的石凳上,身边围满了各地医者,有的拿着自己的医书,有的捧着药材,都想与他们交流医术。江南老医者拿着刚记录的笔记,凑到灵枢面前:“灵枢神医,你看我这记录的细节对不对?放血时,刀与穴位的角度要呈三十度,红绳绷紧后就要立刻收刀,然后用温毛巾敷穴,再服‘黄芪火绒汤’?”

 灵枢接过笔记,仔细看了看,笑着点头:“前辈记录得很详细,只是有个细节 —— 温毛巾里最好加一点西域火绒草煮的水,能更好地驱散残留的戾气。” 他掏出《墨道医经》残页,指着上面的字迹,“祖师在西域时,就是这么做的,火绒草能祛邪,与黄芪搭配,正好符合道家‘阴阳互补’的道理。”

 “灵枢神医,你看我这方子,能不能和你的新疗法结合?” 一位江南水乡的医者递过来张药方,纸上写着用荷叶、茯苓、泽泻祛湿的法子,“我们那边湿气重,很多百姓都有下肢瘀堵的毛病,腿肿得像水桶,用你的新疗法放血后,过几天又会肿起来,要是用这方子祛湿,效果会不会更好?”

 灵枢接过药方,指尖按在纸上,感受着药方里的药性:“前辈的方子很好!墨家医道讲究‘因地制宜’,江南湿气重,瘀堵多与湿气纠缠,放血只能祛瘀,不能祛湿,用荷叶、茯苓祛湿,正好能解决反复肿胀的问题。” 他拿起笔,在药方上添了几味药,“加上黄芪、当归,能补气血,放血后气血会虚,补气血能让患者恢复得更快,也能防止湿气再次入侵。”

 江南医者激动地接过药方,双手都在微微颤抖:“太好了!这样一来,就能救更多水乡百姓了!灵枢神医,你这墨家医道真是博大精深,老夫之前只听说墨家会造守城器械、机关鸢,没想到还能用到医术上,真是大开眼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另一边,素问正和几位西域医者交流,他们带来的西域放血术图谱摊在石桌上,图谱上用红笔标注着穴位,与中原医道的 “委中”“尺泽”“血海” 等穴位位置惊人地相似。“你们这图谱上的‘火穴’,其实就是中原医道的‘血海穴’,” 素问指着图谱,“只是你们更注重‘快放’,一针见血,我们更注重‘稳控’,用机关纹把握剂量,要是结合起来,既能快速祛瘀,又能不伤正气,效果会更好。”

 一位西域医者名叫阿卜杜拉,他从腰间解下个青铜壶,壶身刻着精美的火神纹,打开壶盖,里面装着干燥的火绒草,泛着淡青微光:“素问姑娘说得对!我们西域药草祛邪快,可后劲不足;中原药材补气稳,却起效慢,两者结合,才能真正治病救人。这是我们西域火神祠附近采的火绒草,能祛戾气,比长安药铺卖的纯,送给你们,希望能帮到更多被戾气缠上的患者。”

 灵枢接过青铜壶,壶身的火神纹与他袖中青铜符产生共鸣,符面一亮,壶里的火绒草泛着淡金,与之前老妪送的火绒草完全相同:“多谢阿卜杜拉兄!我们正好能用这火绒草炮制‘黄芪火绒汤’,之前用的火绒草被哈立德掺了假,效果差了不少,有了这纯火绒草,就能更好地治疗被戾气缠上的患者了。”

 交流间,灵枢发现越来越多的医者开始认同新疗法,有的还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北方医者分享了用羊肉汤配合针灸驱寒的法子,能辅助新疗法治疗寒瘀;岭南医者则带来了瘴气地区的解毒方,能应对墨渊可能使用的毒剂。灵枢心里满是欣慰 —— 老妪婆婆毕生追求的 “医道同源,天下医者同心”,终于在这场盛会上实现了。可他没放松警惕,广场上仍有淡淡的戾气残留,与终南山的方向遥相呼应,袖中的青铜符偶尔会轻轻发烫,像是在提醒他,危险还没结束。

 四、申时论道藏危机

 申时的太阳渐渐西斜,阳光变得柔和,广场上的交流还在继续,木台旁的石桌周围,围满了讨论医术的医者,有的争论穴位的精准位置,有的研究药方的配伍比例,热闹得像个大型学堂。玄宗也走下观礼台,在大臣的陪同下,来到木台边,看着大家热烈交流的场景,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朕就说嘛,医者同心,其利断金!灵枢、素问,你们做得好,不仅创造了新疗法,还让天下医者团结起来,这比任何赏赐都重要!”

 灵枢刚要躬身谢恩,就见个小太监跌跌撞撞跑过来,裤腿上沾着泥,怀里紧紧抱着个布包,脸上满是慌张,连礼都忘了行:“灵枢神医!素问神医!急!紧急情况!有位老婆婆让我把这个给你们,说‘初七前必看,晚了就来不及了’!她还说,让你们千万别信盛会里的‘自己人’!”

 灵枢心里咯噔一下,急忙接过布包 —— 布是终南山善堂特有的粗麻布,上面绣着的矩尺纹歪歪扭扭,针脚比平时宽了不少,显然是在匆忙中绣的,布包角落还沾着几点淡红,凑近一闻,除了熟悉的药香,还有淡淡的血腥味,布面的纹路里,还藏着极细的青铜丝,与之前患者体内的 “引气丝” 材质完全相同。

 “是老妪婆婆的布包!” 素问的声音带着颤,她曾无数次帮老妪整理药材,对这布的触感再熟悉不过,“可这针脚... 她平时绣得可整齐了,这次怎么这么慌?还有这血迹,她是不是受伤了?”

 灵枢小心翼翼地打开布包,里面是半块青铜片,片上刻着火神祠的详细地图,圣火的位置用红漆标出,旁边还画着个微型转环锁,锁上标着 “需医经残页第三页 + 西域火神纹” 的字样,与他怀里的残页页码正好对应。青铜片下面,压着张麻纸,纸上的字迹是用墨家 “隐字术” 写的,灵枢掏出青铜符,按在纸上,符面一亮,淡金色的字迹慢慢浮现:“圣火已被墨渊设下陷阱,他在盛会的医者中安插了傀儡,傀儡眉心有极淡的‘鼎’字印记,需用青铜符才能看清。初七辰时,他会借盛会的人气激活所有鼎引印记,用百姓和医者的血祭母鼎,打开青铜棺。速带医经残页、西域火神纹青铜片来终南山,晚则无救 —— 切记,傀儡中有你意想不到的人,别信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