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御医院中传薪火,戾气窥心藏暗谋
一、辰时传习院启院
辰时的长安太医院,晨雾如碎玉般洒在“御医传习院”的青瓦上,瓦缝间还沾着昨夜的露水,泛着冷光,与檐角悬挂的青铜铃相互映照。传习院的朱门由终南山松木打造,木纹里透着淡淡的松针药香,门扉上刻着的墨家矩尺纹与道家太极图相互缠绕,纹路间嵌着极细的青铜引气丝——这是灵枢按《墨道机关谱》特意添加的,能感应戾气靠近,一有黑气,丝端就会泛出幽绿。门楣悬挂的八枚青铜铃,铃身分别刻着“医、道、融、贯、兼、爱、济、世”八字,缀着的引气丝随风轻晃,发出“叮叮”脆响,与院内传来的“大医精诚”吟诵声相互呼应,声浪穿过传习院的朱门,引得太医院的宫人都驻足倾听。
院内的青铜书架顶天立地,架身刻着墨瑶祖师亲笔书写的“草木有灵,医道无疆”,架上摆满了灵枢团队编纂的《医道融贯典》副本——副本封面用墨家“九蒸九晒”的麻纸制成,贴着泛金的护典符,符面刻着“非攻”二字,能隔绝戾气。书架旁的石台上,放着尊三寸高的圣火盏,灯芯用终南山圣火余烬制成,泛着淡金,与典籍的护典符产生共鸣,符面微光透过书页,在地面投出个微型的“融气阵”虚影。
灵枢和素问站在院中央的木台上,身着融合三家元素的青色医袍——灵枢的医袍,领口绣着墨家“兼爱”二字,用圣火余烬染就的金线绣成,遇热则亮,此刻在晨光下泛着淡金;袍角缀着西域火绒草纹样,草叶边缘用青铜丝勾勒,走动时会轻轻颤动。素问的医袍则更显雅致,鬓角银链垂着的青铜小鼎,鼎身刻着西域火神祠的圣火纹,鼎耳缠着极细的道家阴阳丝,一靠近弟子们腰间的墨家令牌,鼎身就轻轻颤动,鼎内传出极细的“嗡”响,像是在与令牌共鸣。
台下站着八位新晋御医,皆是经过层层筛选的佼佼者:太医院世家子弟李默,身着月白医袍,腰间挂着家传的“脉诊玉牌”,初时对墨家机关术颇有疑虑,眼神里带着几分审视;传习所出身的沈青,穿着粗布短衫,袖口还留着之前被戾气灼伤的疤痕,手里捧着的机关笔记本,封皮上有他亲手刻的“改过”二字;苏晓则穿着淡绿衣裙,鬓角别着支药草簪,笔记本上画满了改良器械的草图;还有西域选派的医者阿依莎,戴着尖顶帽,腰间挂着西域火神祠的青铜药壶,壶身刻着精美的火神纹,与她手中的《火神医典》封面纹路相同。八位弟子都捧着墨家机关笔记本,眼神满是敬畏与期待,望着木台上的灵枢和素问,等待着传习的开始。
“今日传习院启院,传的不仅是医术,更是‘济世初心’,”灵枢的声音透过木台旁的墨家扩音螺——螺壳用青铜打造,刻着矩尺纹,能将声音放大且不失真,传遍整个传习院,“墨家医道讲究‘非攻兼爱’,视百姓性命为圭臬,哪怕是街边乞丐,也与皇室贵胄同等重要;道家医理注重‘阴阳调和’,求长效固本,讲究‘治未病’,不让小病拖成大病;西域医术善‘祛邪快准’,用放血、火疗解燃眉之急,三者各有侧重,却能融贯互通。”
他顿了顿,从药箱里取出台机关脉诊仪——仪盘是青铜制的,边缘嵌着十二枚青铜针,针尾红绳缠成“非攻结”,盘心刻着太极图,与道家阴阳理论相呼应。“这是墨家传下来的‘辨脉仪’,能测脉气流速,辨体质寒热,比传统脉诊更精准,”灵枢将脉诊仪放在木台上,仪盘泛着青金,与台下弟子的墨家令牌产生共鸣,针尾红绳轻轻颤动,“李默,你出身御医世家,精通传统脉诊,今日便由你先试,用它给沈青诊脉,说说他的脉气特征。”
李默虽对机关术有疑虑,却也不敢怠慢,郑重走上前,按灵枢之前教导的“三指定穴、仪盘校准”之法操作——他先将沈青的手腕放在仪盘旁的脉枕上,脉枕是墨家机关枕,内藏导气丝,能将脉气传导至仪盘;再用指尖轻按沈青的“寸口穴”,同时转动仪盘上的青铜旋钮,校准灵敏度。片刻后,仪盘指针颤动三下,泛出淡金,针尾红绳的“非攻结”也稳定下来。
“沈师兄脉气平稳,一息三至,是常脉,”李默的声音带着几分惊讶——他没想到机关仪竟能如此精准,“只是指针尾端微颤,频率约为五息一次,应是之前被戾气所伤,虽已痊愈,却仍有极细的引气丝残留,需慢慢调理。”
灵枢点头,赞许地拍了拍李默的肩膀:“不错!不仅要辨脉型,更要知成因,这才是‘明医’。沈青曾被墨渊的戾气控制,虽经圣火净化,却仍有引气丝藏在经脉深处,需用‘黄芪火绒汤’每日一剂,调理三月,方能彻底清除,这便是道家所说的‘治未病’——防微杜渐,不让旧疾复发,更不让戾气有机会再次侵入。”
沈青闻言,感激地看向灵枢:“多谢先生关怀,弟子定会按时服药,绝不让之前的错误重演。”
就在这时,苏晓突然举手,手里捧着枚改良后的小火神针——针身比普通火神针细一半,针尾加了个青铜制的“导气结”,结上缠着西域火绒草纤维与墨家机关丝,泛着淡青。“先生,弟子按《医道融贯典》中‘器械改良’的思路,将西域火神针与墨家机关丝结合,在针尾加了‘导气结’,”苏晓将针递到灵枢面前,眼神满是期待,“这结能精准吸附经脉中的戾气,还能通过丝端颤动,提示医者针气的流向,您看是否可行?”
灵枢接过火神针,指尖轻轻触碰导气结,针身突然泛出淡青,与他袖中的青铜符一碰,符面瞬间亮了三分,符面映出的微光中,竟浮现出极细的引气丝虚影——显然,这改良针能精准感应戾气。“善!”灵枢笑着点头,将针举给众人看,“墨家讲究‘巧传则求其故’,创新不是凭空臆想,是在传承基础上补弊救偏。这改良针,解决了传统火神针‘吸附戾气不精准’的问题,可列入新疗法,供所有御医使用,苏晓,你立了大功!”
苏晓激动得脸颊泛红,低头道:“弟子只是做了该做的,若没有先生的教导和《医道融贯典》的启发,弟子也想不出这改良之法。”
就在这时,院外传来一阵“嗡”的轻响,声音细微却极具穿透力,门楣的青铜铃突然泛出幽绿,原本清脆的铃音变得尖锐刺耳,像是在发出危险预警。灵枢袖中的护典符——这是墨瑶祖师遗留的信物,瞬间发烫,他急忙将符贴在机关脉诊仪上,仪盘竟浮现出极淡的黑气,像一层薄纱覆盖在指针上,黑气一接触符光,就发出“滋滋”的细微声响。
“有戾气!是墨渊的人在院外作祟,想干扰传习!”灵枢眼神一凛,握紧腰间的三齿刀,刀背矩尺纹泛着金光,与院内的圣火盏产生共鸣,“他们想用戾气乱我们的心神,让弟子们在实操中出错,毁了传习院的名声!”
话音刚落,玄机子快步从太医院方向赶来,手里握着枚道家太极符——符面用朱砂绘制,中间嵌着极细的青铜片,泛着淡金。他走到传习院门前,将符贴在门上,符面一亮,与青铜铃的幽绿碰撞,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发出“滋滋”声。“是墨渊的‘扰心咒’!”玄机子经验丰富,一眼就认出了咒术,“此咒能通过声音传播,乱人心神,让初学医者操作失误,甚至会让被戾气伤过的人复发旧疾!还好传习院提前布了‘墨道镇邪阵’,地面刻着的矩尺纹能吸附戾气,暂时能挡住咒术,只是我们需尽快找出施法者,不然咒力会越来越强!”
阿依莎拔出腰间的西域弯刀,刀身刻着精美的火神纹,在晨光下泛着金光,她快步走到院门前,刀刃对着院外的方向,眼神警惕:“弟子愿守住院门!墨渊想斩断医道传承,我们偏要让薪火相传,让他的阴谋落空!我西域医者,绝不会让他毁了三家融贯的医道!”
灵枢望着众人坚定的眼神,心里满是欣慰——从传习所到融合阁,再到如今的传习院,墨家医道的传承,终于在更多人心中扎根。他举起手中的《医道融贯典》,声音沉稳而有力:“开工!让我们以医术为刃,以医德为盾,守住这份传承,护长安百姓安康,让墨渊的戾气,无处可藏!”
二、午间实操遇诡扰
日头升到正中,阳光透过传习院东院的天窗,洒在青砖铺就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东院的中央,摆着尊三尺高的青铜鼎,鼎身刻着“融气阵”的纹路,纹路间嵌着极细的青铜丝,与鼎内煮着的“黄芪火绒汤”相互呼应——汤面泛着淡金,冒着袅袅热气,空气中弥漫着药香与圣火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今日的实操课,是难度极高的“融气针法”,需结合墨家机关定位、道家子午流注与西域火绒草熏烤,对医者的精准度与综合素养要求极高。
“融气针法的关键,在于‘三法合一’,”灵枢站在鼎旁,手里拿着枚改良火神针,对着八位弟子讲解,“先用墨家机关脉诊仪定位穴位,确保针不偏毫厘;再按道家子午流注,选气血最盛的时辰施针,今日寅时已过,可选用‘卯时大肠经旺’的时机,针对‘尺泽穴’‘列缺穴’等肺经相关穴位,借气血之力增强针效;最后用西域火绒草熏烤针身,让针气带着草气,更快吸附戾气。三者缺一不可,稍有差池,就可能伤了患者经脉。”
他指着身边的阿依莎:“李默,你先上手实操,给阿依莎施针。按寅时肺经旺的原理(虽过寅时,阿依莎肺经仍有残留戾气,需针对性治疗),选‘尺泽穴’,用苏晓改良的火神针,注意针尾导气结要对准脉气流向,火绒草熏烤时,火候需‘温而不燥’——以针身泛淡青为宜,否则会伤了阿依莎的肺经。”
李默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紧张,从药箱里取出改良火神针,先放在圣火旁熏烤——火绒草是阿依莎特意带来的西域纯草,泛着淡青,一靠近圣火就发出“嗡”的轻响。待针身泛淡青,李默按机关脉诊仪提示的位置,将针轻轻刺入阿依莎的“尺泽穴”,动作小心翼翼,生怕出错。
可针刚刺入半寸,阿依莎突然皱眉,轻轻“嘶”了一声:“李师兄,针气有些滞涩,像是被什么东西挡住了,流不到经脉深处,反而有些刺痛。”
灵枢心里一沉,快步上前,低头查看针尾的导气结——只见导气结竟泛着极淡的幽绿,与之前遇到的墨渊戾气颜色相同。他立刻从药箱里取出试毒叶,轻轻贴在导气结上,叶片瞬间变黑,还冒着极细的青烟:“是戾气!这针被人动了手脚,针尾导气结上缠了极细的引气丝,一接触人体脉气,就会释放戾气,阻碍针气流通,还会让患者感到刺痛!”
他掏出青铜符,轻轻贴在针尾,符面一亮,幽绿的颜色渐渐褪去,导气结恢复淡青,阿依莎也松了口气:“不疼了,针气也顺了,能感觉到气在往肺经走。”
“肯定是墨渊的傀儡混进太医院,污染了我们的教具!”灵枢的眼神变得凝重,“传习院的教具都存放在太医院库房,由专人看管,能接触到教具的,只有太医院的老御医和负责库房的宫人,傀儡定在其中!”
众人立刻检查其余教具——三枚火神针、两本机关笔记本、甚至连脉诊仪的导气丝上,都发现了极细的引气丝,泛着幽绿,一靠近圣火就发出“滋滋”声。沈青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握紧拳头,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又是傀儡!之前我被他们的戾气控制,差点害了先生和传习所的弟子,今日绝不让他们毁了传习院的实操课,毁了其他师弟师妹的学习机会!”
他突然从药箱里掏出三枚青铜针,是墨家传下来的“醒神三针”,针尾红绳缠着火绒草纤维,泛着淡金。“弟子愿当‘活靶’,”沈青说着,用针尖在自己的“百会穴”轻刺——这是墨家“以身试针”的传统,为了确保教具安全,让其他弟子能放心学习,“弟子曾被戾气伤过,对戾气更敏感,用我的脉气检测教具,能更快发现问题,确保师弟师妹们安全操作!”
灵枢看着沈青坚定的眼神,心里满是感动——这个曾误入歧途的弟子,如今已真正明白“医者担当”的含义。“好!你有这份勇气,便是合格的墨家传人,”灵枢点头,转身对其他弟子分配任务,“苏晓,你负责记录沈青的脉气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立刻提醒;阿依莎,你用火神镜反射圣火,净化剩下的教具,确保没有戾气残留;李默,你重新施针,这次要仔细感受针气的流向,有任何滞涩,都要及时调整,不要慌。”
实操重新开始,沈青屏息凝神,感受着针气在经脉中的流动,李默则小心翼翼地调整针的角度与深度。“针气顺了!”沈青突然喊道,声音带着几分兴奋,“只是在‘列缺穴’处有轻微滞涩,应该是针的角度偏了半寸,往外侧调一点试试!”
李默立刻按沈青的提示调整,将针往外偏了半寸,针尾导气结瞬间泛出淡金,阿依莎也举起火神镜,将圣火的光芒反射到针身上,镜光与鼎内的汤气相互共鸣,泛出青金,笼罩着整个施针区域。“太好了!针气完全通了,能感觉到戾气在被针气吸附,”沈青的脸上露出笑容,“李师兄,你这次的角度很准,比之前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