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局 :深入研究
(作者:向阳舒展)
1971 年春,507 所的实验室宛如一座精密运转的钢铁堡垒刺鼻的消毒水味混着油墨气息,周明远坐在实验舱内,金属椅背的凉意透过单薄衣衫渗入皮肤。面前机械臂缓缓递来当天的第 12 个信封,玻璃窗外,乾老戴着白手套,指尖深深掐进掌心,目光死死盯着脑电图监测屏,那些跳跃的波形就像跳动在生死线上的密码,每一次震荡都牵动着在场所有人的心。
“这次是丝绸质地的信封,里面是俄文诗歌。” 林昭远的声音从对讲机传来,带着一丝紧张的期待。自从青海带回少年,这样的实验已经持续了整整三个月。周明远抿着嘴唇,把丝绸信封贴在脸颊上,睫毛不安地颤动。突然,他的瞳孔猛地收缩,喉结上下滚动:“第一句是…… 是普希金的‘我曾经爱过你’。”
记录员的笔尖 “啪” 地折断在纸上。周启铭几乎是撞开观察室的门,扑到监测屏前,快速滑动鼠标调出数据:“注意!他枕叶区的 γ 波强度达到了基础值的 3.2 倍!” 李砚秋则举着红外热成像仪,声音都在发抖:“他右太阳穴附近的温度升高了 1.8c!” 玄真子盘坐在角落,手中的桃木剑突然嗡嗡作响,铜铃震出细密的涟漪,惊得陈默差点打翻手中的刑侦记录册,墨水在表格上晕染开,像极了他们此刻混乱却又兴奋的思绪。
然而,兴奋并未持续太久。当研究人员将信封换成金属箔材质时,周明远却接连三次摇头。“感觉…… 像隔着一层厚厚的雾。” 少年攥着衣角,小脸憋得通红。这个发现让团队意识到,该能力对介质的穿透性存在明显限制。此后的两周,实验室成了材料学的战场,他们尝试了棉布、塑料、牛皮等 17 种不同材质,每一次实验前,周启铭都会亲自检查密封环节,陈默则暗中观察周明远的微表情,李砚秋拿着放大镜反复查看信封边缘。最终他们总结出规律:柔性非金属材料更利于 “信息传递”,而金属会形成强烈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