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章 局:749 协议的终极补丁

(作者:向阳舒展)

 联合国大会堂的穹顶投射着动态星图,地月火三星连线的金色轨迹与环形席位形成完美同心圆。当 “749 平衡协议修订草案” 的全息文本在中央展开时,来自 193 个国家的代表席立刻爆发雷鸣般的争论,不同语言的声浪在声学穹顶形成驻波,将 “跨文明伦理” 四个字震得嗡嗡作响。林望舒站在发言台侧方,看着屏幕上闪烁的红色漏洞标记 —— 那是联盟成员国在火星微生物发现后集体提出的质疑:协议第 17 条 “生态伦理边界” 仅适用于地球物种,对深空可能存在的非人类智慧体未作任何规范。

 “这不是疏忽,是时代局限。” 王强的机械表在口袋里发出细微震颤,与祖父王启年留在 “银盒子” 里的旧协议产生共振。他调出协议修订历史,泛黄的全息页面上,2024 年版本的伦理条款还局限于脑机接口隐私保护,2026 年才扩展至月球生态,而现在,火星硅基微生物的发光规律与柯伊伯带信号的神秘呼应,迫使他们必须将伦理边界推向更遥远的宇宙,“就像 1974 年 749 局成立时,前辈们无法预见量子加密会成为资源分配的工具。”

 尼日利亚代表阿德巴约的权杖重重敲击地面,火星玄武岩材质的杖头在灯光下泛着金属光泽:“发展中国家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老人身后的全息屏展开火星乌托邦平原的对比图,左侧是未经干预的红色荒漠,右侧是苔藓覆盖的绿色安全岛,“我们不能用地球的技术标准评判宇宙生命,就像不能用工业文明的尺度衡量原始部落的生态智慧。” 非洲代表席集体亮起绿灯,74 个国家的旗帜投影在星图上,形成 “生态主权” 的绿色阵营。

 美国代表的全息影像突然站起,胸前的能源联盟徽章与星图中的火星轨道重叠:“技术主权是深空探索的基础!” 他调出本国航天局的投入数据,红色柱状图高耸如山峰,“过去十年我们为地火中继计划投入 1.7 万亿美元,难道要让未知的‘非人类智慧体’限制技术应用?协议必须明确‘人类优先’的开发权。” 欧美代表席随即亮起红灯,形成与绿色阵营对峙的 “技术主权” 壁垒,环形屏幕上的红绿分界线如楚河汉界般清晰。

 陆玄的玉琮模型在调停席上发出柔和绿光,将双方的争论声转化为可视化的声波图谱。神经科学家指尖划过那些相互干扰的波形:“林念默在符号学笔记里写过,最坚固的协议永远留着‘意义留白’。” 他放大玉琮缺笔的纹路,恰好能容纳两种对立观点的投影,“就像这神人兽面纹,缺角不是缺陷,是让不同解读共存的空间。” 但会场的争论并未平息,发展中国家代表举着火星微生物的发光视频,发达国家则展示着机器人失控的故障记录,两种声音在穹顶碰撞出刺耳的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