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2章 局:火星基地的第一缕氧(第3页)
林望舒的星系图全息盘在火星基地完成首次升级,新增的“文明对话”模块能实时分析未知信号的情感倾向。当他的手指划过柯伊伯带的光点,全息盘突然投射出父亲林昭远的全息留言,那是二十年前在月球基地的录音:“如果有一天能收到宇宙的消息,记得告诉他们,地球文明最珍贵的不是技术,是知道何时停下脚步等待同伴。”留言结束的瞬间,火星生态舱的氧气浓度恰好稳定在17.49%,这个带着749印记的数字,像个温柔的巧合。
争议最终在“平衡发展”的共识中消弭。国际联盟批准在火星建立“星际生态对话站”,既继续监测氧气-未知气体共生系统,也通过加密信道持续发送地球文明的平衡理念。当第一座球形对话站在乌托邦平原升起,其穹顶的玻璃上蚀刻着从玉琮符号到现代算法的完整平衡理念发展史,阳光透过时在红色土壤上投射出巨大的符号矩阵,与生态舱的气体云形成天地呼应。
林小宇在对话站的奠基仪式上埋下时间胶囊,里面封存着三件微型信物:机械表齿轮、玉琮碎片、星系图芯片,以及一份完整的氧气浓度变化记录。“当未来的人类在火星建立城市,他们会知道这场文明对话的起点。”他的声音通过量子信道传回地球,与王强、陆玄、林望舒的掌声在时空中交汇。生态舱的观察屏上,氧气气泡与紫色气体分子仍在缓慢融合,形成不断扩大的平衡图腾,像宇宙正在轻轻点头。
夜幕降临时,火星基地的灯光在红色平原上亮起,与地球指挥中心的灯光形成跨星际的呼应。周舟团队编写的“平衡协议v5.0”新增了“星际共生”章节,代码注释里写着:“继承自749局的信念,文明的意义不在于独自抵达,而在于带着善意相遇。”林小宇的星系图全息盘最终定格在地月火与柯伊伯带的连线,四维投影中,这条银色航线正随着气体密码的节奏微微震动,像根连接宇宙文明的琴弦。
当第一缕火星阳光再次照亮生态舱,监测仪显示氧气浓度稳定在17.49%,未知气体的回应信号变得更加清晰。林小宇摘下呼吸面罩,在火星的空气中轻声说道:“我们听到了,也在回应。”他的声音在生态舱中回荡,与苔藓的光合作用声、拟态植物的生长声、未知气体的振动声交织成和谐的乐章。在遥远的柯伊伯带,玄鸟号探测器的机械臂轻轻摆动,“平衡”二字的激光纹路在星际尘埃中反射微光,仿佛在为这场跨越光年的文明对话,标注着温柔的注脚。
这场以17%氧气浓度为起点的相遇,证明了749局半个世纪的坚守:技术的终极目标不是征服宇宙,而是听懂宇宙;文明的最高成就不是独自前行,而是带着善意等待。就像火星生态舱中那不断融合的氧气与未知气体,平衡的真谛从来不是完美的比例,而是不同存在的相互尊重、彼此成就,在浩瀚宇宙中共同编织属于所有文明的平衡网络。而这一切的起点,只是那缕带着草木清香的、属于火星基地的第一缕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