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初步文旅方案(第2页)
他报出的这几个名字,都是在江泉深耕多年、与赵达康关系密切的本土巨头。
刘玉凤忽然轻轻推了推眼镜,开口了,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张局长考虑得很实际。不过,我认为除了资金和实力,还应该设立更高的门槛。比如,投资方必须承诺配套建设并运营达到国际标准的污水处理设施和固体废物循环处理中心,确保项目本身的高环保标准。同时,必须承诺优先雇佣沿线受项目影响的转产渔民和征地农民,并签订长期保障协议。这些条款,必须写进投资协议的核心条款,作为一票否决项。”
她的话,像几根冰冷的钢针,悄然刺破了张涛描绘的资本盛宴泡沫。污水处理、雇佣渔民…这些条款看似是为了项目可持续发展,实则直指雾江污染和民生痛点,将为后续的调查和问责埋下关键的伏笔。
张涛的笑容僵了一下:“刘市长考虑得周全,只是…这些条件会不会门槛太高,把一些有实力的投资者吓跑?”
“吓跑的,就不是我们需要的战略伙伴。”秦风淡淡接话,一锤定音,“刘市长的意见很重要。长廊主打的是‘生态’牌,环保是生命线,社会责任是基石。这点不容商量。招商方案按这个方向修改,把环保和社会责任条款作为核心吸引力来打造,要突出我们不是只要钱,而是要真正志同道合的合作者。”
张涛只得点头称是,脸色有些勉强。
“招商不能盲目。”秦风继续部署,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的林静副局长,“林局长,你们调研处,要立刻牵头做一件事:建立一套针对潜在投资方的综合评估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张涛一愣。
“对。”秦风语气肯定,“模型要纳入几个维度的权重:企业实力、专业资质、既往项目口碑、环保履约记录、劳工权益保障情况、本地税收贡献、社会声誉评价…等等。特别是环保履约记录,要尽可能搜集其在全国其他项目的历史数据,进行量化评分。我们要用数据说话,筛选出真正优质的、负责任的投资人,而不是只会圈地赚钱的暴发户。”
林静眼中闪过一丝亮光,立刻领会了秦风的深层意图——借助招商评估的名义,合法合规地深入搜集特定企业,尤其是那些与“清泉计划”密切相关的企业的黑历史数据。她重重点头:“明白!我们立刻组织团队,搭建模型,确保招商工作科学、精准、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