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再添助力
江泉市公安局大楼,十一楼,副局长办公室。这间办公室宽敞明亮,设施崭新,却透着一股冰冷的、未被主人气息浸润的疏离感。周文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前并排摆着三台显示器,屏幕上滚动着复杂的系统日志、网络拓扑图和权限列表。他的眉头紧锁,指尖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发出急促而规律的嗒嗒声,像一名被困在无形迷宫中的探路者,每一次敲击都在试探着边界与阻碍。
来到江泉市局已一周,表面风平浪静。欢迎会隆重,局长李强笑容满面,同事客气周到,分工明确清晰——分管科技信息化、经济犯罪侦查,协管网络安全。一切程序合规,无可指摘。
然而,真正的“工作”却寸步难行。他试图调阅经侦支队近三年的涉企案件基础数据卷宗,被以“涉密流程审批中”为由婉拒;他要求科信支队提供全市警务数据平台的底层运维日志和访问审计记录,得到的回复是“系统定期归档,部分历史日志提取需要时间协调”;他试图了解网安支队对重点企业网络风险监测的常规机制,对方的汇报滴水不漏,全是原则性条款,毫无实质内容。
他仿佛被罩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罩里,看得见一切,却触摸不到任何真实。所有看似合理的流程背后,都有一双无形的手在精准地延迟、过滤和屏蔽。他知道,这是李强,或者说李强背后的人,为他精心准备的“欢迎仪式”。
周文停下敲击,靠进椅背,揉了揉酸涩的眼睛。技术层面的渗透需要时间,但他最缺的就是时间。秦风副市长那边压力巨大,每延迟一天,证据被销毁、线索被斩断的风险就增加一分。他需要突破口,需要能在市局内部提供哪怕一丝缝隙的助力。
他不能直接联系秦风,目标太大。他想起赴任前秦风的叮嘱:“必要时,可寻求刘玉凤副市长的有限度支持。”
这是一个高风险的选择。刘玉凤立场虽隐约偏向秦风,但她在公安系统并无直接影响力,且自身处境亦需谨慎。
沉思良久,周文拿起手机,没有直接拨打刘玉凤的电话,而是编辑了一条极其简短、措辞隐晦的短信,发送至一个特定的内部短号:
“刘市长您好,市公安局周文。近期按部署开展信息化巡检工作,涉及部分跨部门数据接口调试,需向卫健委信息中心请教一些技术标准问题,不知您方是否方便推荐一位对接联系人?望不吝指点。”
短信内容完全符合工作程序,提及的“信息化巡检”、“数据接口”、“技术标准”都是他公开分工范畴,请教卫健委也属正常跨部门协作。但其中“跨部门数据接口”、“技术标准”等词,在特定语境下,亦可解读为寻求“打通壁垒”的“方法”与“支持”。
短信发出,石沉大海。周文并不焦急,他知道刘玉凤必然需要时间评估风险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