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再添助力(第2页)

整整一下午,没有任何回复。直到临近下班时间,周文的内部办公座机突然响起,来电显示是一个陌生的内线号码。

周文接起电话,语气平稳:“喂,你好,哪位?”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干练、语速稍快的女声:“周副局长您好,我是市政府办公厅秘书三处的林雪。刘玉凤副市长批示,关于您咨询的与卫健委数据标准对接事宜,她已知悉。建议您可直接与市卫健委信息中心副主任楚涵同志联系,她负责技术标准协调,业务熟悉,联系方式可通过内部通讯录查询。刘市长叮嘱,此项工作专业性强,务必严谨规范,稳妥推进。”

电话内容公事公办,完全符合流程。但周文瞬间捕捉到了关键信息:

回应通过“市政府办公厅”渠道转来,而非刘玉凤直接回复,剥离了个人色彩。

点名了具体联系人:市卫健委信息中心副主任楚涵。

强调了“严谨规范,稳妥推进”,既是提醒,也是保护。

“业务熟悉”一词,意味深长。

“好的,非常感谢林秘书转达,也请代我感谢刘市长的指点。我们一定严格按照要求,依法依规开展对接工作。”周文回答得同样规范。

电话挂断。周文立刻在内部通讯录中查到了“楚涵”的名字、办公室电话和内部邮箱。他并没有立刻联系,而是首先通过加密渠道,向云峡的老部下发出了一个极其简单的查询指令:“速查江泉市卫健委信息中心副主任楚涵详细背景履历,重点:业务专长、性格特点、人际关系、有无特殊经历。”

一小时后传回了关于楚涵的信息,内容简洁却犀利:

“楚涵,女,38岁,医学信息学硕士。原省疾控中心信息部技术骨干,业务能力突出,性格耿直,因三年前坚持上报某疫情数据与直属领导发生冲突,被边缘化,后调至江泉市卫健委信息中心任副职,分管数据质量管理与技术标准。在市卫健委系统内被视为‘技术痴人’,不善钻营,因过往经历对数据真实性与程序正义有近乎执念的坚持。与现任卫健委主要领导关系平淡。可信度评估:较高(基于其专业信念与过往经历)。”

周文看着屏幕上的文字,眼中闪过一丝锐光。刘玉凤果然厉害!她没有推荐位高权重者,也没有推荐八面玲珑之人,而是推荐了这位身处边缘、却技术过硬、且对数据造假有着切肤之痛的技术型干部。楚涵的职位恰好能接触到卫健系统的核心数据,她的专业信念决定了她是潜在的合作者,而她相对孤立的处境又降低了暴露的风险。

这是一步妙棋。以“技术标准对接”为名,与楚涵建立联系,合情合理,不易引人生疑。

次日一早,周文用办公室座机,直接拨通了楚涵的电话。

“楚主任您好,我是市公安局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