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若柴荣不早逝,必为千古一帝!(第3页)

【司马光:“若周世宗,可谓仁矣!明矣!”】

【欧阳修:“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仁君之用心也。”】

【现代史家范文澜:“柴荣的五年,照亮了黑暗的五代。”】

“柴荣若是能够再多活二十年,他可能就是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了!”

“依照他这样的功绩,又将会是一位千古一帝!”

唐玄宗李隆基叹息一声,感慨万千地说道。

若是天幕所说那个历史上的自已,少活二十年,把寿命给柴荣多好!

这样的话,华夏历史上,将会多出两个千古一帝!

【总的来说,柴荣是一位锐意进取、雄才大略的君主。】

【他勇于改革,政治清明,发展经济,整顿军事,致力于国家统一。】

【其见识、魄力和执行力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显得尤为突出。】

【他的早逝是时代的悲剧,但他的功绩深刻影响了历史进程,是结束五代分裂、走向统一的关键人物。】

【柴荣是乱世中罕见的“完美实干家”,他兼具唐太宗的进取魄力、汉武帝的变革决心,却没有二者的历史包袱。】

【其执政如流星划破五代长夜,以超乎时代的效率重塑政治、经济、军事体系,为北宋铺就统一之路。】

【尽管他毁佛激进、大业未竟,但其五年之功,远超大多数帝王数十年的所为。】

【他的早逝不仅是个人悲剧,更让华夏错失一次提前复兴的机遇,而历史对他的铭记,恰在于这份“未尽的可能性”所激发的永恒想象。】

【若无柴荣,恐无北宋之盛。他若非早亡,华夏或许另有一番天地。】

“那么,历史就从现在开始改写吧!”

柴荣眼神坚定地看着天幕,十分自信地说道。

他如果能顺利统一天下,收回燕云十六州,建立大一统王朝。

那么,史书又会怎样记载他呢?

会是像唐太宗那样的千古明君吗?

他相信,一定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