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总有再见之时(第2页)
“国峰叔,这么早又去看艾草啊?”一个正在自家新修的二层小楼前洗漱的年轻人笑着打招呼。他是杨磊,去年刚从省城的建筑工地回来,用攒下的钱和村里提供的补贴,开了家农家乐。
“去看看,心里踏实。”杨国峰停下脚步,脸上是惯常的严肃,但眼神温和,“你家楼顶的防水,前两天施工队来看过没?马上雨季了。”
“看过了看过了,叔您就放心吧!”杨磊连连点头,“多亏了您牵头,咱们村这路修好了,房子也翻新了,我这农家乐生意才能做起来。”
杨国峰点点头,继续往前走。眼前的杨沟村,早已不是五年前那个闭塞破败的模样。平整的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口,许多人家盖起了新房,外墙统一刷成了雅致的米白色,屋顶是深灰色的小青瓦,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整洁美观。最显眼的,是村口那片新建的标准化艾草加工厂和晾晒场,那里是如今杨沟村活力的源泉。
这一切的改变,始于夏芜当年那个“艾草计划”。她提供种苗、技术和包销渠道,杨国峰则带着村民,硬是将那些长满杂草的坡地,开垦成了连片的艾草田。他亲自盯着种植、采收、晾晒的每一个环节,对质量的要求近乎苛刻。有人抱怨他太死板,他总是板着脸说:“东西不行,砸的是咱杨沟村的牌子,对不起夏总,更对不起咱自己的良心!”
如今,杨沟村的艾草因品质上乘,不仅稳定供应给桃源中医馆,还通过邵芸开拓的渠道,卖到了外地,甚至有了小小的品牌。“杨沟艾绒”成了网上备受追捧的货品。村里不仅成立了合作社,年底有了分红,像杨磊这样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农家乐、电商小店、传统手工艺作坊……这个曾经暮气沉沉的村庄,重新焕发了生机。
这天下午,镇上组织委员亲自来到了杨沟村,在村委那间简陋但整洁的办公室里,和杨国峰谈了话。
“老杨啊,你在杨沟村这十几年,特别是这几年的成绩,组织上都看在眼里。经过研究,想调你去镇农办当副主任,负责全镇的农业产业发展。你的能力和经验,在更大的平台上能发挥更大作用。”组织委员语气诚恳。
这无疑是一次重要的升迁。办公室里的其他村干部都看向杨国峰,眼神里带着祝贺和期待。
杨国峰沉默着,黝黑的脸膛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他走到窗边,看着窗外。院子里,几个老人正坐在树下悠闲地编着竹筐,那是用来包装艾绒的;远处,连绵的艾草田在阳光下泛着银绿色的光泽;更远处,是杨磊家农家乐飘起的袅袅炊烟。
过了好一会儿,他转过身,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李委员,感谢组织的信任和看重。但我这年纪,五十好几了,去镇里,怕是跟不上节奏,也给年轻人让让位子。”
组织委员有些意外,还想再劝:“老杨,这可是个好机会啊……”
杨国峰摆了摆手,打断了他,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近乎笨拙的笑意:“我没什么大文化,就会守着这点地,看着这点庄稼。杨沟村这点产业,刚有点起色,就像小树刚扎下根,我得看着它再长稳当点。村里这些老伙计,年轻人,我都熟,他们信我,我也离不开他们。”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那片艾草田,“我啊,就想着,能看着咱们村的艾草长得更好,看着后生们都能在家门口挣到钱,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就比啥都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的话朴实得甚至有些土气,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却让办公室里的人都安静了下来。组织委员看着他坚定而平静的眼神,终于点了点头,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明白了,老杨。尊重你的选择。杨沟村有你,是福气。”
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了。晚上,杨磊提着两瓶酒和一些卤菜来到杨国峰家。
“叔,您真不去了?”杨磊一边倒酒一边问。
“去啥去,这儿挺好。”杨国峰抿了一口酒,辛辣的味道让他眯了眯眼。
“镇上条件多好啊……”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杨国峰夹了一筷子花生米,“我看着咱们村从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到现在这样子……就像看着自己孩子一点点长大成人。这其中的滋味,别人体会不到。”他抬眼看了看杨磊,“你回来了,好好干。以后这村子,还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人。”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但杨磊看着支书那在灯光下显得有些花白的头发,和那双因为常年劳作而粗糙皲裂的大手,忽然就懂了。这不是什么高尚的自我牺牲,这是一种更深沉的感情——他的根,早已和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紧紧缠绕在了一起,无法分离,也不愿分离。
几天后,夏芜来杨沟村查看艾草加工厂的新设备,杨国峰陪着她。
走在田埂上,夏芜看着长势喜人的艾草,微笑着说:“国峰叔,听说您拒绝了镇上的调令?”
杨国峰“嗯”了一声,弯腰拔掉田埂边的一棵杂草:“我还是觉得,在这儿踏实。”
夏芜拍拍这位负责任的老书记肩膀,“您也该好好休息了。”
我叫季今越,大家都叫我越越。我住在一个有魔法的小镇上。
真的,我不骗你。这里的溪水会唱歌,石头会讲故事,连风都带着甜甜的桂花味儿。妈妈说我是在桂花树下捡到的小丫头,所以我的名字里有个“越”字,像偷偷越过山岗来找我的小桂花精灵。
我的乐园是后山的“小种子营地”。张奶奶说,每颗种子心里都藏着一个梦。我们不是在学习,我们是在帮种子们找梦。我们把向日葵的梦种在篱笆边,它就想办法长得比房子还高;我们把豌豆的梦搭在竹架上,它们就手拉手爬上天,想去摸摸云朵。
山上的水牛伯伯们是我的好朋友。它们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带露水的草,所以它们的牛奶是甜的,像云朵融化在嘴里。那头最小的小白,它的毛像刚下的雪,它说它的梦想是去看海。后来,一个开着小汽车来的叔叔真的带它去看海了,它还寄了明信片回来,照片里它站在沙滩上,笑得很开心。
镇上的钟灵姐姐会魔法。清晨,她在广场上比划几下,就能把懒洋洋的太阳公公叫醒,还能让很多爷爷奶奶的胳膊腿儿变得像小树枝一样灵活。她的武馆里,藏着会笑的木头人和永远打不累的沙包哥哥。
最神奇的是中药堂。秦爷爷的胡子像冬天的云雾山,他的抽屉里装着整个大山的秘密。一片叶子能赶走咳嗽,一朵小花能治好肚子疼。李叔叔在那里学会了和大山说话,他能听懂风的低语,知道哪棵草药今天心情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