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所谓合纵(第2页)
手法之精妙,时机之精准,同样是没留下半点把柄。
可就如同姬无夜之死与墨钰的关系一样,新郑城内,但凡有些头脑的人,都知道太子的暴毙,必然与这位野心勃勃的四公子有关。
于是,韩王安便将他,派来了这片决定天下命运的战场,担任监军。
你想当太子?
可以,拿出你的能力来。
若能在此次合纵抗秦中,有足够亮眼的表现,为韩国挣得足够的利益。那么,弑兄的嫌疑,便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放过。
可若只是志大才疏,不仅太子之位休想,回国之后,还要追究他弑兄篡位的大罪。
韩宇已然是走在悬崖的钢丝之上,退无可退。
因此,对于白亦非与墨钰之间的“矛盾”,他比谁都上心。
生怕两人之间的“内斗”,搅黄了这次他用身家性命换来的机会。
只是,他永远也不会知道。
眼前这场看似冰火不容的“将相之争”,从头到尾,都不过是自己这位“墨卿”,写给他与他那位父王看的一出戏罢了。
……
三人两前一后,各怀心思,一路无话,很快便抵达了中军帅帐。
掀开帐帘,帐内,已经有四道身影,早早地等候于此。
帅帐之内,气氛凝重如铁。
数十支牛油大烛,将帐内照得亮如白昼,也照亮了那长桌之上,摊开的、标注得密密麻麻的巨幅舆图。
须发皆白的老将庞煖,眉头紧锁,一言不发地凝视着舆图,根据现有情报,分析着蒙骜的用兵计划,并在脑海中模拟着相应的破局之法。
毕竟,秦军兵锋所指,是他赵国的土地,由不得他不上心。
在他的身旁,站着一名身长九尺、披着厚重黑色甲胄、气息如山的魁梧大将。
魏军主将,朱亥。
他见墨钰到来,古井无波的眼眸中,难免还是泛起了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
即便合纵联军已集结月余,他仍是有些难以接受,那个在魏国大梁城内搅动风云,以“六指琴魔”之名,行雷霆手段,整合信陵君旧部。
甚至逼得魏王不得不下令诛杀大司空魏庸,将兵权交到他一个信陵君一系将领手中的神秘魏墨统领,竟与眼前韩国客卿,是同一个人。
秦时墨钰感受到了他的注视,坦然地回望过去,脸上挂着温和的笑意,微微颔首。
朱亥闷哼一声,将头转向了一边。
他敬佩强人,但对于这种将天下英雄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智者,却本能地保持着警惕。
秦时墨钰毫不在意,随即将目光移向了庞煖身旁的另一名白须老将。
卫军主将,公孙羽。
卫国国小力弱,全国兵马加起来尚不足一郡之地,按理说,是没有资格与七国巨擘平起平坐的。
但好歹也是周天子亲封、列国至今仍然承认的诸侯国之一。
再加上老将公孙羽在列国间素有贤名,这才勉强有了一张上桌吃饭的资格。
不过,就跟此刻的燕国,实际上早已依附于赵国,其军队受庞煖节制一样;如今的卫国军队,实则也依附于魏国,受朱亥所管辖。
公孙羽此刻,也将目光,看向了墨钰。
由于他的孙女丽姬,以及他最得意的弟子荆轲的缘故,他已知晓,眼前这位年轻的韩国客卿,便是那位神秘的“魏墨统领”、“六指琴魔”。
对于这个被丽姬与荆轲百般推崇的年轻人,这位看了一辈子人、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将军,报以了足够的尊重。
秦时墨钰亦是拱手回礼,不卑不亢。
至此,一直以来,作为天下棋局核心的“三晋之地”,以及其最忠实的附庸,便算是凑齐了。
帐内一时陷入了沉默,只有油灯的火苗在轻轻跳动,发出“噼啪”的微响。
众人并未议事,而是在等待着什么。
又过了半晌。
帐帘再次被掀开。
楚国主将李园,与燕国主将雁春君,联袂而来。
两人的脸上,都还或多或少地残留着几分大梦初醒的惺忪与疲惫。
与这帅帐之内,一个个杀气内敛、眼神锐利、全然没有半点睡意的诸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刹那间,帐内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他二人身上,眼神各异。
雁春君倒也罢了。
燕国新败于赵,几乎是被赵国用刀架在脖子上,才被迫参加了这次合纵会盟。
燕国那点兵权,更是被庞煖牢牢掌控。
雁春君作为燕王喜之弟,一个十足的草包,这次前来,名为合纵,实为人质,不过是来凑个数罢了。
他这般摸鱼划水,倒也无人觉得意外。
但李园……
他本是赵国一介平民,靠着妹妹上位,于楚国搅弄风云,不久前更是借着国丧之机,悍然发动政变,诛杀权倾朝野的春申君黄歇,扶持其妹之子,楚王悍登基。
他则以国舅之尊,总揽朝政,正是急需一场大功来稳固地位,证明自己“德能配位”的关键时刻。
可他,却依旧是这般惫懒懈怠的模样。
庞煖看着他那副模样,浑浊的老眼中闪过一丝失望,心中暗自摇头。
这二人,是帐内众将中,唯二没有半点修为在身的权贵。
连日来的军旅奔波,早让他们疲惫不堪,身体扛不住这般连轴转的军议。
楚国,兵甲坚利,士卒剽悍,国力雄厚,本该是此次合纵抗秦的绝对主力。
可如今,这数十万大军,却掌握在这么一个不通军事、不知兵戈之重的弄臣手中。
看来,楚人,是指望不上了。
庞煖的目光,缓缓从李园身上移开,重新落回到了朱亥、白亦非,以及公孙羽的身上。
赵、魏、韩、卫,四国一体,唇亡齿寒。
无论是抗秦的战斗意志,还是主将的领兵能力,都毋庸置疑。
此番抗秦,主力,依旧得是他们三晋。
好在,以四国合兵之力,对上蒙骜所率的秦军,依旧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老将军的目光扫过舆图,肩上的家国重担,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诸位,都到了。”
庞煖重重地点在了舆图之上的一个位置,开口道:
“昨夜,韩宇公子将一份紧急军情,转送与老夫。秦王遣其弟长安君成蟜,率援军十五万,正向我赵地急行而来。”
“今日召集诸位,便是要议出一个章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