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王在晋

这一日,江宁正在五军都督府办公,方大锤忽然赶来,传朱由校口谕,召他火速入宫议事。

江宁虽不明缘由,但还是跟着方大锤火急火燎赶往皇宫。

到了御书房,见朱由校端坐在龙椅上,下方坐着位身穿大红官袍的文官老者,年约五旬,须发皆白,身上带着些风霜气。

老者一脸正色,不苟言笑,坐姿端正,眉宇间透着几分英武,虽身穿文官官袍,却有股武将的雷厉风行之感。

江宁连忙行礼,朱由校笑道:“江爱卿无需多礼。

方大伴,给江爱卿赐坐。”

方正化忙让小太监搬来椅子,江宁与老者相对而坐。

此时老者正打量着这位当朝第一红人、新晋权贵,只觉得江宁实在年轻了,看着与天子年岁相仿,但整个人却沉稳内敛,毫无年少得志的张扬,反倒像个混迹官场多年的老手,举手投足间更带着武将的沉稳利落。

朱由校笑着介绍:“江爱卿,这位是蓟州督师王在晋。

朕登基之初,本打算让王爱卿接熊廷弼的班经略辽东,后来熊廷弼被保了下来,便让王爱卿坐镇蓟州了。”

江宁抱拳行礼:“原来是王大人,久仰大名。”

王在晋也赶忙抱拳回礼,笑道:“老夫在蓟州,早闻侯爷威名,今日得见,果然英雄出少年。”

二人相互客套了几句,江宁对王在晋也略有好感。

按原本的历史轨迹,熊廷弼被传首九边后,正是眼前这位王在晋以兵部左侍郎身份接任辽东经略。

他到辽东后,先全面查核兵力布置,制定了与熊廷弼相同的“严防死守、稳步推进”方案,还计划在山海关附近的八里铺修新城,编练四万大军驻守。

更难得的是,他曾上书直言辽东局势比想象中更糟,主张加强山海关守卫,方案也得了朱由校认可。

可惜当时朝堂党争乱,计划根本推不动。

后来孙承宗巡视辽东,结果两人理念不合,孙承宗想修关宁锦防线,王在晋却认为此线太耗钱,恐拖垮国库,最终不欢而散。

二人理念不合,原本也不是什么大事,毕竟都是为国出力。

结果偏偏这个时候,兵备佥事袁崇焕给朝廷打小报告,说王在晋在辽东毫无作为、畏敌不前,只知防守,还在山海关大兴土木准备跑路。

消息传到京城,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党派纷纷把矛头对准他,最后他被调去南京坐了冷板凳。

要知道,王在晋当初还很看重袁崇焕,对他多有提拔,没成想关键时刻被袁嘟嘟捅了一刀,袁嘟嘟的作为实在让人不齿。

这时,龙椅上的朱由校开口道:“朕刚登基时,朝堂局势混乱,本想让王爱卿去辽东接熊廷弼的班,没成想熊廷弼最后被保了下来,便让他去蓟州任督师,总领蓟镇军务。

还好如今辽东局势稍稳,蓟州也没受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