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八月有魔力(第2页)
7月11日,尼古拉二世在圣彼得堡公开表示:拒绝禁卫军的一切要求,那些土地都是签定了合法条约的,是沙俄领土,即成事实,要求禁卫军停止侵略行为,否则就等着沙俄的惩罚吧!
7月15日,沙俄远征军司令布鲁西洛夫,集结了20万远征军,发动了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进攻,在宽大的正面,不分主次,没有主攻,没有佯攻,不限满洲里一地,只要是清国边境就可以,全线进攻。这已经有多点不规则联合渗透的雏形了,他想通过实践这样的进攻方式,让禁卫军的预备队难以向主要方向机动。
禁卫7、8、9、4、5师,虽然总兵力上处于劣势,但依然不影响他们针锋相对的布置。禁卫军全体换装了fA-1903-c、fA-47、fA-44,都是半自动和全自动武器,火力持续性全面超越沙俄军队装备的1891栓动步枪,代差优势让禁卫军可以以少对多,从容应对沙俄军的进攻。并且确定了多个主攻方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很快形成了多点开花的有利形势。
在武器上,此次沙俄远征军中装备了大量的7.62毫米口径的1907轻机枪,也就是沙俄版的fA-26-j,只是外形做了简单的修改,使用7.62x54毫米通用无底缘步枪弹。这是俄皇尼古拉二世让图拉兵工厂和伊热夫斯克兵工厂,为远征军应急生产的,弥补沙俄军持续火力不足的劣势。
沙俄虽然强硬,但是自身的虚弱也是不争的事实,沙俄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紧急联系英法美三国,向禁卫军施压,要求禁卫军退兵。并向英法两国下了7.62x54毫米通用无底缘步枪弹的订单,沙俄的产能无法满足战争需要。
禁卫军与沙俄军在满洲里边境的大规模冲突,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同时也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沙俄的军事行动规模庞大,攻势猛烈,却战果寥寥,或者几乎没有。十几天过去,时间已经进入八月份了,沙俄人的皮靴还没有踏进清国边境。
禁卫军一方,全力反击,由于持续性火力更多,在局部地区形成绝对优势,却并不扩大战果,形成优势后,就停止前进,躲在战壕里比拼射击技术。但在另一个方向上,禁卫6师一路攻城掠地,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一路向前,经过的每一座大小城市,全部拿下,收获巨大。
双方打了十几天,从七月中旬打到八月初,虽然声势震天,但是战果实在不堪恭维,似乎都没有实现战役目的,或许这就是战役目的,就连伤亡都很小。
沙俄一方表现十分克制,这也是布鲁西洛夫的真正目的,他不想沙俄远征军士兵白白丢掉性命。他深知沙俄一方的劣势,特别是武器装备存在代差,短时间内无法改变,那就要尽可能的保存实力,毕竟两国的争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
禁卫军一方也不想扩大战事,毕竟两国的争端不是一场仗就能解决的。禁卫军总参谋部并不想更快的结束战争,更想将战争拖个十年八的,光补给就能要沙俄人半条命,既然这样,何必急于一时呢,少死点人不好吗?总参也能通过战争向特区政府要更多的军费,还能向欧美列强,特别是向德国展示实力,一枪多鸟,何乐而不为呢!
满洲里边境冲突,以潦草的方式开始,也以潦草的方式结束了。
到八月中旬时,连冷枪都听不到了,双方的战壕里只有了了数人行走监视,甚至能看到对方战壕里烧烤时冒出的青烟,要知道,此时还是战争期间,居然敢让战壕里冒出青烟,这松弛感真的没谁了。
随着满洲里边境冲突偃旗息鼓,世界的关注点也从这里离开了,落在了英国人在科威特地区打出的第一口中东油井上。(比历史上中东的第一口油井提前了近十个月,历史真的改变了,不管你愿不愿意。)
紧接着法国人在沙特酋长国波斯湾沿岸地区打出了石油。
德国人紧随其后,在巴格达地区也打出了石油,轻质原油,自喷井。
中东真的有油,戈辉没说谎,那么,中东怎么分配?
全世界的目光都盯上了中东,谁也别想独占,你先前占的都不算数了,谁都想分一杯羹,包括与中东没有陆地相连的美国,还包括连海军都没有的戈辉,美国至少有海军。
但戈辉有自知之明,现在他能做的很少,全得靠关系,他现在也没时间思考如何在中东破局,因为朝阳有一大堆仪式,需要他出席。他不明白,8月究竟有什么魔力,很多事情都集中在了8月。有很多工厂在这个月建设完成,竣工仪式一个接一个,然后就是机器入驻,调试,工人培训,投产仪式,又是仪式。虽然孙再芝可代替他参加,但是有些仪式,他必须参加。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8月11日这一天,是戈辉躲不掉,也不想躲的日子。
8月11日,戈辉应邀出席了朝阳火车站封顶仪式。(封顶需要仪式吗?没有也没关系,反正特区政府要举行个仪式,纪念一下。)朝阳火车站深度借鉴了德国施普雷河畔的莱尔特火车站,三倍放大,耗时三年。有些人曾私下里说,这是戈辉好大喜功的“杰作”之一。
锦州港区火车站也封顶了,等戈辉排时间出席呢!戈辉不去,坚决不举行封顶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