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孙刚的文章(第2页)
半躺着的孙刚立即坐起来,惊讶道:“那不是快退役了吗?你可以申请到后方,等退役了。”
“退役哪有这里刺激啊!”狙击手指了指自己受伤的耳朵,说道:“当时我如果稍微侧个头,此时就已经被装进裹尸袋了。”弹掉烟灰,又道:“我觉得我回不到平静的生活了,睡觉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醒,第一时间摸枪,如果有人碰我,在枕头底下的刺刀就会捅向对方,这种情况,谁受得了啊!”
“怎么称呼,忘记问你名字了,我叫孙刚,《禁卫军报》的战地记者。”孙刚歉意道:“你是过度紧张了,等你退役了,过上平静的生活,时间长了,慢慢就好了。”
“我叫钱进,三班的精确射手。”狙击手说道:“现在不是在打仗嘛!可以延长服役,还有战时津贴可拿,立功奖励更高,为什么不留下。”
“家里还好吗?”孙刚想岔开话题,不谈打仗:“成家,生娃,也很重要嘛!”
钱进吐尽肺里的烟后,说道:“日俄战争时,和家人走散了,再也没遇上。至于成家,我怕害了人家。”
十天后,《禁卫军报》上一篇标题为“我该如何回归平静的生活”的文章,别人看了感叹一下战争的残酷,满洲里前线的战士不容易,但是戈辉却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戈辉为此,专门在朝阳陆军讲武堂,召集高级军官开会。(都在这里回炉,在这里开会方便)
戈辉提出了“战后创伤应激综合症”的概念,常见于参战士兵或经历过战争的人群,他们经历战争相关创伤事件,比如战斗、爆炸、目睹死亡等,长期无法摆脱心理上与生理上的反应。主要表现为反复闪回创伤场景、情绪麻木、过度警觉等症状。随着禁卫军退役士兵越来越多,这样的症状应该引起重视。
戈辉要求他们尽快拿出办法来,不能让我们的战士光荣退役之后,因为应激问题,直接走进监狱,英雄决不能成为罪人。
调查后,果然有多例退役士兵伤人事件,但都和应激无关,在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干预下,没有产生恶劣影响,伤者得到赔偿,退役士兵得到训诫,被罚高强度训练六个月。
戈辉觉得规律的作息时间和枯燥重复的训练,能有效消磨战士身上的戾气,或许也能对战后创伤应激综合症有一些效果,如果不能消除,那就换一种方式覆盖。
戈辉再次在讲武堂开会,说了自己的方案,除了戈辉以外,其他人,包括宁远在内,都没有找到解决办法。所以把戈辉的方案当成唯一的方案,所有即将达到退役标准的人,提前六个月回到后方,接受为期六个月的军事训练,用严格的作息时间,严格的军事训练,让疲惫和汗水消磨战争创伤。
战地记者孙刚也没想到,自己有感而发的一篇文章,居然引起总司令的高度重视。握着手里的三等功奖章和2000两国家建设债券的奖金,孙刚还没有从惊讶中缓过神来。
钱进,刚好来和他告别,他在三天前接到通知,回朝阳接受集训。他还以为,他被选中参加特种部队选拔了,自己高兴了好一会儿,但是看营长的笑容里,似乎有他看不懂的东西。钱进没有多想,和他一起走的有三百多人。
看到钱进,孙刚很高兴,十几天过去,受伤的耳朵几乎快好了,不过,只剩下半只残耳。
听完钱进说要回朝阳集训,有可能是参加特种部队选拔。孙刚立即明白了,钱进退役是板上钉钉了,只不过他自己还不知道,或者说故意装作不知道。
“兄弟,一路保重,好好训练。”孙刚说道,然后转身写了自己的地址和单位电话,告诉钱进:“以后有事儿找我,喝酒吃饭也找我,闲着无聊也可以找我,只要我在,我有时间,没时间就抢时间。”
钱进很感动,但他没觉得自己有时间找他,以后再见也难了,自己不知道在哪个山沟里猫着呢,但他还是贴身收好,他也十分珍惜这十几天的战壕友谊。
钱进等314人在12月4日的风雪中登上俄式宽轨列车,车头的镂空式排障铲,别说是轨道上方的积雪,就是石头也能直接铲飞。
二十四小时后,列车缓缓停进哈尔滨火车站,戴着绅士帽,一身麒麟大衣的吕长明,拉着同样穿着长款大衣,头戴贵妇帽的聂萍,扫了一眼围在身侧几人,还有不远不近散布在周围的几人,一点机会都不给,只能先上车,走一步看一步了。
抓捕小队长刘海直接坐到吕长明和聂萍的对面,只有让两人时刻在自己的视线里,他才放心。
“你们这么多人,我和她肯定跑不了。”吕长明说道。
“那最好不过,不过,在把你交给韩锬典狱长之前,我的人不会离开你们两米之外。”刘海说道。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吕长明感叹道:“我二哥真是一点情面都不给啊!”
“那是你们的家事,和我说没用,给我下令的也不是吕副主任。”刘海说道。他愿意和吕长明聊天,既能缓解自己紧绷的神经,也能缓解吕长明和聂萍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