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坦克
国防大臣安德雷亚斯-卢克赛激动地说道:“感谢将军阁下的支持,奥国决不会让朋友失望。”
“吓死我了,我以为你们要割我土地呢!”戈辉调侃完,说道:“以后有事说事,不要绕这么大的弯,太累。”
斐迪南、安德雷亚斯-卢克赛、海因策-林德纳,一起笑了,有戈辉的保证,他们至少成功了一半。
“斯柯达兵工厂生产的305毫米和420毫米攻城榴弹炮,性能世界一流,精度和威力深受德军赞赏,我喜欢得不得了。”戈辉突然说道。
“没问题,我回去就安排工程师过来,手把手的教你们。”斐迪南直接答应了,但他也是有条件的:“不过,需要交技术转让费,还有两种口径,各订10门,每门备弹1000发。”
“成交”戈辉说着抬起了手掌:“包括机器设备。”
“没问题”斐迪南抬手击在戈辉的手掌上,同时道一声“成交”。
事实上,斯柯达兵工厂的攻城炮,在当下,确实世界闻名,但是没人愿意生产这东西,也卖不出去几门,因为基本用不上。
而戈辉要买,也不是为了攻城,而是看上了重型火炮的制造技术。德国的技术要有,别国的技术也要有,互相印证。
戈辉看着眼前的三个人,心里有了新想法。
“我计划成立一个集合了音乐、美术、歌剧、戏剧表演为一体的学校。”戈辉说道:“但是北方特区缺少这方面的教师。”
“这个我帮你解决,你说的这些,都是我们最擅长的。”斐迪南拍着胸脯说道:“只要你们开出让他们满意的薪资,我能把最顶级的人给你派过来。”
戈辉直接竖起手掌,斐迪南抬起手掌,毫不犹豫地拍击在戈辉的手掌上。
两人齐声“成交”,然后握手,戈辉认真地说道:“等你最顶级的人才,按你们那里的标准,3倍的薪资,联体别墅,私家车,全部免费提供,子女安排工作,轻松又体面。”
“最多三个月,你想要多少人,我给你送多少人过来。”斐迪南拍胸脯保证。
“多多益善,我不怕多,有多少人我都能安排。”戈辉也拍胸脯。
斐迪南、安德雷亚斯-卢克赛、海因策-林德纳,在锦州港区待了五天,秘密召见了奥匈帝国领事阿纳托维奇,低调视察了锦奥钢铁厂,还有奥匈帝国援建的,正在建设中的锦州钢铁厂,原计划叫锦奥钢铁二厂的,后来被否了。
三人低调的来,低调的走,不带走一片云彩。
戈辉只在他们来的那天低调地见了一面,之后再未出现。其间,宁远抽时间见了他们一次,除了签定攻城炮购买协议外,关于车轮上的军队建设做了深入的沟通,宁远描述的通过轮式移动载具,快速机动的作战方式,给他们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人在回去的轮船上,反复讨论轮式车辆在战争中的作用,三人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奥匈帝国军队仍然停留在拿破仑时代的落后战术,而且严重缺乏足够的实战经验。
虽然在柯尼希格雷茨战役(1866)中,向全欧洲展示了火力的决定性意义,而且奥匈军官团纷纷表示要向普鲁士学习,但帝国参谋部很快就开历史倒车了,从推崇火力退回到传统的刺刀冲锋,原因也很现实,奥匈帝国承担不起如此高昂的开支。
那么,问题来了,车轮上的军队,需要花更多的钱,奥匈帝国有钱吗?世界第六大经济体有钱吗?
拥有68万平方公里的疆域,欧洲第二大国(沙皇是欧洲第一大),人口5200多万。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石油产量位居欧洲第一,煤炭产量世界第五,粮食产量世界第六,生铁产量超过两百万吨,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铁路里程超过4万公里,钢铁和军火产量排名世界第四。
如此牛逼亮眼的数据,奥匈帝有钱武装军队吗?
答案让三人气馁,没有。
他们相信,三人合力也不能改变帝国现状,一种叫作“绝望”的气氛在三人所在的舱室里渐渐成形。
与之相对,一种叫作“希望”的东西,在戈辉所在的车间里成形。
7月10日,戈辉接到成雨的电话,来到了农场兵工厂tk车间。
戈辉从剑齿虎上下来,就看到成雨和李小曼,还有一位络腮胡德国人,已经在车间外等他了,大门上巨大的tk字母,非常的醒目。
“你可下来了,我们已经在太阳底下等你……”成雨抬手看表,然后表情夸张地说道:“差不到20秒就13分钟了。”
几年过去,还能像原来一样和戈辉随便开玩笑的仅剩下成雨和皮特黄了,刘文涛和他说话虽然也随意,但已经不和他说一些活跃气氛的玩笑话了。
其实戈辉也不想这样,也和他们直言,像原来一样说话就挺好,不用这么小心,但他改变不了,曾经的松弛感没有了,可能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多晒太阳有益身体健康”戈辉说着抬手轻捶了一下成雨的胸口,然后看向于小曼,关心道:“小曼就要少晒了,脸被晒黑了就不好看了。”
于小曼腼腆一笑,一如既往的腼腆。(于小曼出镜率真的太低了)
“我不晒太阳,脸也是黑的。”于小曼说道。
“我可以作证,于总监督的脸,今天是我见过的最干净的一次。”那个络腮胡德国人用英语说道:“我从1906年11月下旬来到这里,今天终于认清了她的脸,原来这么好看,非常非常后悔,我结婚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