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军哈拉和林

第363章 坦克(第2页)

 尽管络腮胡德国人说的很夸张,但是也从侧面说明了,于小曼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车间里。

 “小曼,辛苦了。”戈辉立正敬礼,礼毕后,继续道:“国家不会忘记你,北方特区不会忘记你,禁卫军不会忘记你。”

 于小曼感动得热泪盈眶,略显哽咽地说道:“谢谢司令。”

 “应该说谢谢的是我,是禁卫军全体。”戈辉说着,伸手握住络腮胡德国人的手,亲切地说“谢谢”,又握住成雨的手“也谢谢你,统筹规划,什么都没耽误。”

 “看完这个,我还有‘惊喜’给你。”成雨得意地说道。

 “我很期待”戈辉也很惊喜,他知道,成雨在这方面,从不开玩笑。

 “先进车间吧!”成雨说道:“几年的辛苦,终于不负众望。”

 门卫为他们拉开了平常进出的小门,戈辉、成雨、于小曼、络腮胡德国人,走进了tk车间,兰方舟、金豆、金婷等被门卫挡在了外面,门卫告诉他们:“我在这里站好几年了,我都没进去过。”

 戈辉从一段狭窄的长廊走出来,就看到被一块巨大的红布盖住了大半的钢铁巨兽,下面露出的履带和三对负重轮,让戈辉一眼认出来,这是s2赛季谢尔曼m4坦克的履带,该坦克综合性能在s2赛季并不牛逼,甚至有点拉胯,因为容易起火爆炸,德国人戏称“朗森打火机”,但产量很高,一是美国工业实力强大,二是这家伙确实更容易生产,三是成本相对更低。

 很多参与设计制造的工人和研发人员看到戈辉立即鼓掌,同时拉起红底白字的横幅——欢迎总司令莅临指导。

 戈辉笑了,成雨这家伙是越来越会了,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戈辉淡淡地评价道。

 “这不等你揭盖头呢嘛!”随后走出来的成雨说道:“仪式感还是要有的!”

 戈辉扭头看向刚刚从长廊里走出来的于小曼,说道:“小曼,你是tk项目的总监督,我们一起揭盖头。”

 于小曼轻轻点头,然后走到一边,捡起红布的一角。

 戈辉走到另一边,捡起红布的另一角,然后说了一声“开始”。

 戈辉和于小曼一起将盖在钢铁巨兽身上的红布拉下来,只有七分像谢尔曼m4坦克的钢铁巨兽露出了真容。脚是谢尔曼的脚,倾斜45度的前装甲,和谢尔曼还是有区别的,最大区别是炮塔,不是谢尔曼的圆润,而是楔形炮塔,所以七分像有点说多了。

 “介绍一下吧!”戈辉看向于小曼,她是tk项目的总监督,由她介绍最合适。

 咳咳,于小曼腼腆地点头,然后说道:“还没正式命名,我们都叫它大个子。”

 身材娇小的于小曼,站在大个子前面,更显娇小了,还有一种萌萌的感觉。这样的钢铁巨兽,居然是在一个身材娇小的小女人领导下研发出来的。小女人和钢铁巨兽是怎么联系到一起的呢?事情得从1904年3月说起,当然,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

 事实上,“大个子”的设计图是戈辉提供的。在穿越之前,于果(这个名字好久不提了)在美国有一个私人武器博物馆,谢尔曼塔克就是他的收藏之一,他收藏了两辆,一辆整体展示,另一辆拆分展示,他还拿到了设计图,s2赛季的坦克,不是机密。他认真研究过这辆坦克,对其设计十分了解,所以拿出设计图并困难,楔形炮塔就是他修改的,他不管合理不合理,如何实现,是研发人员的事情。

 在德国人来之前,坦克样车已经出来了,只是v型12缸鲁式机械增压柴油发动机不能稳定工作,油耗过高,一些零件频繁出故障,还有运行过程中浓重的排烟,非常令人讨厌。变速器和差速器也不稳定,卡在这几个地方。这其中有发动机和变速器、差速器不匹配的问题,因为它不是谢尔曼的原配发动机。

 戈辉看上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毛熊国的B-2坦克柴油发动机,绝对是领先时代的杰作,后续的改进型,到了二十一世纪,它的许多性能参数仍然堪称高水平,当然,这里的型号,只是最初的水平,在技术进步之前,无法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动机。

 采用v型12缸布局,在保证高功率输出的同时,优化体积和重量,采用电启动和水冷系统提高效率和稳定性,难在燃油喷射,还有鲁式机增匹配的问题。同样是戈辉提供的图纸,怎么实现,不是他的工作。

 于小曼继续介绍:“大个子全重28吨,披挂装甲后,还可以更重,但不能超过35吨,长18尺(6米),宽9尺(3米),高9尺,v型12缸鲁式机械增压柴油发动机,500匹马力,简易公路机动能达到时速60公里,越野速度也超过了45公里每小时,最大行程350公里。30倍2.4寸(76毫米)长管线膛主炮,还在克虏伯和农场兵工厂同步研发中。8毫米口径的fA-44置顶机枪,备弹2000发,应该不用担心子弹不够用。乘员4人,车长兼机电员、炮长、装填手、驾驶员。机械式变速箱有5个前进档,2个倒档。坦克行动部分采用平衡式悬挂装置,每侧6个负重轮分为3组,主动轮在前,导向轮在后。每条履带有79块履带板,是用全钢履带,还是挂胶履带,还没有最后确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款500匹马力的发动机,尽可能的放大了扭矩,并没有特别强化速度。这个时代出现500马力的发动机确实不现实,但是有后世的方案加持,坦克又不考虑油耗,搞出个性能怪兽出来也不奇怪吧!以前的人只是没找到方法,并不是他们不行,后世人牛逼,是因为一百几十年的技术积累。解释到此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