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军哈拉和林

第365章 新奉天现状(第2页)

 

 “按计划,分段建设的第一阶段任务已经完成,”舒尔特继续说道:“下一阶段,就是桥身主体施工+桥面施工,我们分段建设,分段完成,分段开通。”
 

 “可以”戈辉直接同意,他也觉得这样保守的建设非常好,资金压力也最小。
 

 “是不是太快了?”戈辉有点不相信,三个环,三个60公里的施工段,三年是不是太快了?于是委婉地提出:“百年大计,城市的发展和建设都离不开这条路,我们需要扎扎实实地推进。”
 

 舒尔特听懂了戈辉的意思,他并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地给戈辉解释:“这已经是很保守的计划了。特区在大量引进欧洲和美国的施工技术,特区自身的施工技术也在快速提升,最重要的是施工经验的提升。!q_i_x′i^a.o-s!h~u\o`..c,o¢m+”
 

 戈辉轻轻点头,确实如此,北方特区非常重视引进技术,向友好国家引进民用技术。
 

 舒尔特继续说道:“特区还有大量的愿意赚钱的临时工,他们参与简单容易的工作,或是搬运,或是运输,特别是那些拖拉机驾驶员,感觉他们不需要休息,不分白天黑夜,都能看到他们淳朴的身影。”说到这里,舒尔特眼睛里渐渐变得潮湿,感叹道:“他们非常棒,他们是我见过的最可爱的人民。”
 

 戈辉淡淡一笑,可爱吗?是穷的没办法。美国人修西部大铁路的时候,两根铁轨下,左边埋着华工的尸体,右边是爱尔兰工人的尸体,这就是你们美国人眼中的可爱。
 

 “我唯一担心的就是你们的银圆”舒尔特继续道:“我知道,你们正在建设的可不止这一个超级环,当然,我也不否认北方特区强大的造血能力,你们蒸蒸日上的经济形势,或许应该能扛得住。”
 

 “这是我和孙先生该操心的事儿!”戈辉委婉地说道:“有些建设等不了,有些建设勒紧裤腰带也要建设,时间不等任何人,机会错过了,就是永远错过了。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这个劳碌命,我们多干点,下一代就轻松点。”
 

 舒尔特轻轻耸肩,没有再说什么,点到即止,毕竟自己提醒过了。
 

 “保罗-瓦洛特教授不在吗?没看到他。”戈辉岔开话题。
 

 “他在圆心那里,那里是他留给后世的杰作。”舒尔特半调侃地说道:“真是个固执的老头。”
 

 戈辉没有立即去找保罗-瓦洛特,而是在超级环附近的工地看看,到处飘扬着大凌河建工的旗帜。
 

 戈辉的剑齿虎车队沿着超级环边上的简易公路缓慢前行。透过窄小的平行四边形车窗,一栋又一栋最高不超过二十层,最低不会低于十层,没有形状怪异的,基本形状都是长方体、正方体或者圆柱体,虽然缺乏创意,但是胜在规整。
 

 还有更多的标准十二层的居民楼,一栋接一栋,数不尽,都是大凌河建工建造的。
 

 戈辉召见了大凌河建工住宅楼项目的经理叶川,听叶川汇报了住宅项目的建设情况。
 

 住宅项目才是重中之重,没有房子,人来了住哪里?衣食住行,少一样都不行。而最难的就是住,所以住宅项目是戈辉经常提醒金粟的,让他一定要盯紧了。
 

 总的来说建设速度并不快,特别是冬季,混凝土施工?,需注意防寒措施,避免低温影响材料性能和施工质量。室内装修?,还要避开极端低温天气,加强室内保暖和湿度控制,确保施工材料正确干燥。
 

 看完住宅楼项目,又去看商业楼盘,但没有召见项目经理,只是一走一过匆匆看过。然后直接去了圆心方向,超级环的圆心,是整个新奉天的中心。
 

 那里有一个南北长九百米,东西宽五百米的巨大广场,两条完全平行东西走向的双向十车道主街,完美切割巨大广场的短边,切割左右两条长边的是两条完全平行的五十米宽九百米长的内部道路,围绕着巨大广场,道路的外沿,很多栋美轮美奂的建筑正在建设,北方特区未来的核心部门,都部署在这里。
 

 包括坐北朝南的c位——特区长官府。坐南朝北的c位——战神寺,这里基本按照先后顺序供奉着烈士的牌位。广场东侧的c位——特区政府大厦。广场西侧c位——特区议会大厦。其它核心政府部门分布在四个方向c位的左右。
 

 保罗-瓦洛特,以及他的团队,就是这些美轮美奂(建筑)的设计者。
 

 戈辉也不是完全大撒手,但他的要求也十分简单,不允许完全西式,也不允许完全中式,要中西合璧,强调规整的几何图形,可以有圆柱,但不能有球顶,不能有哥特式尖顶,也不能有拜占庭式的洋葱顶(我想不出那个顶叫什么顶,难道是龟头顶?),必须高大、雄伟、庄严、肃穆,但不能超过五层。
 

 保罗-瓦洛特和他的团队,被这些框架束缚得死死的,但并不影响他们在框架内的稳定发挥。
 

 特别是四个c位建筑,戈辉严审,用后世的眼光给出修改意见。特别是坐南朝北的c位——战神寺,绝不是传统的寺庙设计,也不是欧美的教堂设计,不能有大面积的玻璃,因为这不是住人的地方,是放牌位的地方,但也不能没有采光,因为神官二十四小时照看着这里。必须百年以后,历经时间的沉淀,越发有活力,更显价值,颜值更盛。
 

 “太难了!那个特区公爵就是一个苛刻到极致的变态。”保罗-瓦洛特的一位弟子曾经抱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