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军哈拉和林

第373章 接收军舰

王招辉转身面向749名禁卫海军军人,大声说道:“百年海军,从今天开始!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明白,都能觉悟,都能记住,我们肩膀上的责任,比天高,比海深。振兴禁卫海军,保卫祖国海疆,保卫北方特区的建设成果,这是使命,也是责任,更是荣耀,因为我们都在国防服役协议上签下了名字,穿上了这身藏蓝色军装。”

 “不辱使命,不负忠诚。”749名禁卫海军军人,一遍又一遍的重复。

 德国公海舰队第一分舰队,一艘巡洋舰的副舰长,他是协同禁卫海军接收军舰的。此时他站在舰桥上,透过舷窗注视着前甲板上,站成整齐方队的禁卫海军军人,感叹道:“大洋上又多了一个重要的游戏参与者。”

 他又看向码头上的另一个方队,感叹道:“有时候真的很难理解你们英国人,为什么要给对手机会?总有一天,你们会为今天的行为后悔的。”

 同一时间,爱丁堡公爵号的全体舰员,在码头上站成整齐的方队,最后的看一眼他们工作生活了三年的爱丁堡公爵号。

 “敬礼”随着舰长的一声口令,他们向爱丁堡公爵号最后一次敬礼。

 礼毕后,舰长带着七百多人走向了不远处的一艘补给舰,他知道,等他回到英国,他就是战列舰的舰长了。

 王招辉头上戴着一顶上白下黑的海军大檐帽,身穿藏蓝色海军上将军服,双手扶着船舷看着从码头上离开的英国海军官兵。此时的王招辉志得意满,大声说道:“走好啊!朋友!他日海洋再见!”

 王超辉相信老大说的话,这只是开始,虽然未来的几年内可能只有这四艘舰,但是最多十年,禁卫海军一定能成为东亚海洋上最强的海上力量之一。

 下个月,王招辉就要去大连,筹备大连海军船政学堂,培养禁卫海军的中高级海军指挥及技术军官,自己也将成为这所海军学校的校长。

 王招辉扭头看向大海:“为了海洋强国的梦想,我愿俯首为牛为北方特区为国耕耘。”

 张飞(张紫云的小儿子,给他一个出镜的机会)和另一名水兵,站在桅杆最高处的了望台上,兴奋地四下张望,四年了,终于有机会登舰了,想着想着,眼睛不禁有些湿润了。

 “你看,我们未来的海军司令,一个人在那里。”另一名水兵指着前甲板的船舷上:“我还听过他的课呢!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王招辉1907年4月份回来后,一直在锦州水兵学院教学)

 “司令和我们一样在感慨,你想去打扰一下?”张飞白了那名水兵一眼。

 “我上来了,就不想再下去了,赖这儿不走了。”那名水兵说道

 “想的美,所有人轮训,都需要上舰训练,我们都还是旱鸭子。”张飞说道。

 “不是说,还有三艘风帆战舰要到了吗?”另一名水兵说道。

 “这是蒸汽动力,那个是风帆动力,你选哪个?”张飞一副说教的模样:“告诉你,那三艘风帆战舰才是我们经常训练的,这个大家伙太贵了,练不起。”

 在两人了望台上聊天的时候,突然响起舰上广播:“全体舰上人员注意(不是舰员,还没有舰员),全体舰上人员注意,全体舰上人员注意,立即执行一级礼仪,悬挂满旗、满灯、鸣放礼炮,全体舰上人员分区列队。在每层甲板上,军官、士官均站在舰艏方向。”

 随着一声令下,七百五十人全员动作,第一次执行一级礼仪,手忙脚乱是肯定的,但是每个人都在拼命做好。

 一级礼仪,不用猜,总司令来了,参谋总长了,特区长官来了。

 半小时后,十辆车头插着军旗的剑齿虎装甲越野车缓缓滑停在码头上。

 戈辉和宁远从车上下来。

 孙再芝没来,也不想来。他病了,真的病了,高烧不退,已经住进禁卫军总医院特护病房了。现在的孙再芝,不能跟他提船的事儿,一提就头疼不止,要死要活那种。

 此时的军舰上,满旗、满灯、礼炮轰鸣。

 全体舰上人员分区列队,每层甲板上都站满了人,军官和士官站在舰艏方向,全体向戈辉和宁远敬礼。

 王招辉、刘长贺、许云天、赵远军来到码头上,站在船梯前迎接。

 王招辉立正敬礼,大声说道:“报告总司令,报告参谋总长,新舰(还没命名,还在为舰名争论)全体舰上人员,欢迎总司令、总长登舰。”

 戈辉还礼,又向站坡的海军舰上人员还礼,然后大声道:“很好,上舰。”抬头,看到两根高高的桅杆,直插天际,还有四根粗壮大的烟囱。传说从威廉大帝号开始,四烟囱被认为是规模和力量的象征,欧美的公众视烟囱数量为动力与安全的象征,泰坦尼克号就加了一个假烟囱,凑成四个。军舰也要随大流吗?两台三胀式往复蒸汽机,需要四个烟囱吗?

 (威廉大帝号是世界上首艘四烟囱超级班轮,四烟囱分别对应四个独立锅炉舱)

 戈辉和宁远在王招辉等四人的陪同下,视察了新舰。他重点要看舰桥和轮机舱。

 舰桥是军舰的指挥与控制中枢,通常位于上层建筑顶部,承担航行操控及作战指挥功能。舰长基本就在这里发号施令,透过小角度向下倾斜的舷窗,看到那门234毫米/47倍径前主炮,淡淡一笑,说道:“再强大的武器,终究敌不过时代的浪潮,总有一天会过时。再精密的机械也挽救不了失衡的设计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