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军哈拉和林

第382章 二十人会议(下)(第3页)

 

“那就管不了了,我还指望用一号消炎药翻身呢!”戈辉淡淡地说道:“自己都要活不下去了,管不了那么多,先让自己活下去,然后再想其它。”

 

不能说戈辉说的不对,但是戈辉作为特区总督,这话说的就很不负责任,极不负责任。

 

“这个事儿先放下”孙再芝说道:“关于缺银圆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尽快发债,不可能没有效果,最差应该也能解燃眉之急。”

 

“同意”书同文直接举手。

 

戈辉强调:“首先,在建项目不能停工,其次,关于今天我们看到的那两个项目,还需要继续投入,最后,保密,至少保密三年。”

 

真的能守住秘密吗?长期保密可能性不大,但是三年问题不大,除非有人主动泄密。

 

“关于发债,还是上次会议上确定的,等剩下的三艘军舰到了,再发债。”孙再芝说道。

 

宁远举手说道:“三艘军舰已经进入安达曼海了,下一步就是马六甲海峡,然后是南清国海,距离我们不远了,不会等太久。”

 

“除了发债以外,我考虑再增印十亿两银圆纸币。”戈辉说道。

 

“不行”宋孝仁和胡又珉同时反对。

 

“大清宝钞的教训难道还不深刻吗?”宋孝仁提醒道:“我们决不能走大清宝钞的老路。”

 

咸丰三年发行的大清宝钞,以铜钱为单位,与户部官票并行,由于清廷没有准备金制度,或者说没有建立有效的准备金制度,大清宝钞迅速贬值,最终成为废纸。

 

“更远的还有大明宝钞,那个更加害人不浅,元朝也有,纸币。”胡又珉说道:“所以,纸币的发行一定要慎重,老百姓宁可花硬币和银圆,也不愿意花纸币,也是这个原因,他们不确定什么时候纸币会变成废纸。”

 

“什么是银圆?只有银子压铸的才是银圆吗?能买到东西就是银圆,哪怕是一张废纸。”戈辉说道:“我们储备的粮食、食盐、棉布、毛呢面料,还有煤炭,这些东西,既是用来平抑物价的,也是为了发行纸银圆的。”

 

孙再芝犹豫了一下说道:“增发纸银圆,会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这样合适吗?”

 

“增发的银圆,是为了应付迫在眉睫的应付账款,我们不能拖延。”戈辉的声音不大,却不容质疑:“我们不能让人怀疑特区政府的偿付能力,必须让人们对特区政府有信心。”

 

“可是……”陈怀宁一脸为难地说道:“增发纸银圆,就相当于我们在明抢百姓的东西。”

 

“你这话说的不对”戈辉直接反驳,说道:“这十个亿不是凭空出现的,我们是有物资作抵押的。”

 

孙再芝证实到:“我们储备的物资价值接近15亿银圆,特区的物资储备一直维持着15亿左右,所以不需要担心我们的纸银圆买不到东西。”

 

“我还是觉得发债靠谱一点,毕竟大清宝钞的殷鉴不远,市场上的纸银圆已经够多,不能再多了。”奕匡插话道:“我们的纸银圆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信用,决不能毁掉,要死守。纸币,能不增发,尽量不增发。”

 

“我赞同庆亲王”载洵说道:“增发纸币只能是我们的最后选项,万不得已的选择。”

 

“那就尽快发债吧!不用等军舰了。记账式债券,30亿规模,10年期。”戈辉让步了,这么多人持反对或怀疑态度,戈辉如果再坚持,二十人管理团队的意义就没有了。

 

“关于发债,不一定非要以建设海军的名义。”孙再芝说道:“新奉天建设债、海军建设债、北部开发债、铁路建设债、教育事业债。我们同时发行这五种债券,让人们像挑衣服样,挑自己喜欢的债券购买。”

 

“我同意”戈辉直接举手同意。既然无法增发纸银圆,那就要尽快发债。

 

“利息呢?多少合适。”卓越问道。

 

“4厘”戈辉说道:“利息不高,没人会买,国际上比这利息还要高,8%甚至综合下来11%都有。”

 

“4厘”奕匡咬牙切齿,他和李鸿章和十一国谈判时,庚子赔款的利息就是4厘。

 

宁远笑了,笑过之后,问道:“有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们还不起。”

 

“不可能”戈辉再次举起小药瓶,非常自信地说道:“只要我们把一号消炎药死死的握在手里,财源滚滚来是肯定的。还有特区纤维,还有图像传递技术,还债是问题吗?轻松拿捏。”

 

“现在开始表决,同意发债的举手。”孙再芝说完,第一个举起了右手。

 

孙再芝举手了,黄星、宋孝仁也紧跟着举手。

 

戈辉、宁远也先后举手。

 

权民阵线的书同文、黄明礼、夏洛,看到戈辉和宁远举手了,他们也同时举手。

 

特区商会的孙翰林、李成合、张紫云,一直没有发表意见,三人思考再三,还是举起了右手。

 

农工联合会的卓越、陶宇、张群岭,也举手了。他们三人把控着北方特区农林牧副渔相关的一切事务。特区北部大开发,也是由他们具体负责,他们当然支持发行北部开发债。

 

卡米耐斯特的陈怀宁、房志武、吴首依,都支持发债,发行教育事业债,陈怀宁是特区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他一直在学校里宣传卡米耐斯特。

 

载洵、奕匡、张翼,也都举手了。

 

全票通过,七天后,正式开始发行组合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