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高坡故事(第2页)
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终于抵达甲定村。夏晚晴怀着敬畏之心,走进那神秘的山洞。洞内,数百副棺材有序摆放,这便是高坡苗族独特的洞葬习俗。昏暗的光线中,棺材散发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气息,夏晚晴轻轻走近,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语。
她注意到,在棺材之间,还散落着一些陶罐。带着疑惑,她向身旁的村民请教。村民耐心解释道:“这些陶罐是用来装先人的骨灰的。我们苗家人的祖先从东方来,死后灵魂也要归向东方。有些人死在外面,像在越南战场上牺牲的,就用陶罐把骨灰装回来,放在这里。还有些从别处迁来的,即便只有骨头,也会用陶罐装好。把大家放在一起,灵魂就有伴了,不怕野鬼侵扰。”
夏晚晴认真聆听,手中的笔在本子上飞速记录。这一刻,她深刻感受到田野调查的魅力。那些在文献中略显抽象的记载,如今在眼前变得鲜活而真实。洞葬不仅仅是一种丧葬形式,更是高坡苗族文化、信仰与历史的深刻体现。相较于单纯依靠文献研究,身临其境的观察与交流,让她更真切地触摸到了事物的本质,填补了知识体系中的诸多空白。
从洞中出来,夏晚晴思绪万千。她深知,这仅仅是高坡神秘面纱下的一角,还有更多未知的故事等待她去发掘。而她,也将带着这份对文化的敬畏与执着,继续深入探索高坡的每一寸土地。
有了小李的热心帮助,夏晚晴的调研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小李不仅主动担当向导,陪她走访了多个村寨,还为她提供了不少高坡乡政府的相关材料。为了更方便开展工作,夏晚晴从旅店搬到了小李的宿舍。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夏晚晴穿梭于各个村寨之间,与村民们深入交流。她倾听着他们的故事,观察着他们的生活,收集着关于高坡苗族文化、习俗、经济等各方面的信息。然而,调研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一日,夏晚晴在一个村寨中遇到了几位所谓的学者。他们手持相机,在村寨里大声喧哗,对着村民进行着看似专业的采访。出于好奇,夏晚晴驻足观察。只见他们提出的问题十分肤浅,诸如“你为什么穿这样的衣服”“你们过节都做些什么”,而且当村民回答稍有偏差时,他们便立刻打断,引导村民按照自己预设的答案回答。
夏晚晴心中涌起一股愤怒,她深知这种采访方式根本无法真正了解高坡的文化内涵,不过是浮于表面的作秀。她上前制止道:“你们这样的采访毫无意义,是对村民的不尊重,也是对学术的亵渎。”那些人却不屑地瞥了她一眼:“你懂什么,我们这是为了快速获取信息,赶时间呢。”夏晚晴义正言辞地反驳:“人类学研究需要的是深入、真实的观察与交流,而不是这种走马观花、预设答案的虚假调研。”双方各执一词,不欢而散。
这次经历让夏晚晴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真正的人类学田野作业与那些流于形式的社会调查有着天壤之别。她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秉持严谨的态度,将高坡的真实面貌呈现出来,让更多人了解这片土地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