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月亮山牯脏节:穿越文化的神秘之旅(第2页)
12时40分,芦笙队休息,11名祭师入场主持祭簸箕饭仪式。簸箕内有糯米饭、刀头肉、辣椒、酒等,有牛者须贡献一个簸箕,无牛者可献可不献。30户无牛人家献上81个簸箕饭,当场分食。芦笙队用餐后恢复体力,继续吹奏。有祭祖牛的人家继续牵牛入塘,最后一头“扫场牛”头戴大红花,格外醒目。“扫场牛”走过,牵牛人塘仪式结束。众人抬来大甑子、大酒桶,芦笙队绕场游走三圈,11位手持古战刀的祭师紧随其后,51位牛主执牛角酒跟随。绕场结束,人群欢呼,村长王老忙发表演说,感谢政府关怀,欢迎祖先灵魂。
夜幕下的祭祀,生与死的交织
晚上7点,杀牛人家开始做准备。杀牛之事由亲友操办,主人在一旁观看,不少人眼中流露出不舍。加两寨的潘老简十分疼爱他的牛,让我帮他与牛合影,牛的另一位主人老朋也要求合影留念。他们平时悉心照料牛,视若珍宝,如今要宰杀,心中满是不忍。
夜色笼罩加两村,芦笙和铜鼓停歇,一场“大屠宰”即将上演。19点40分,两位祭师手持牛角酒,在“牯脏头”王老家火塘门口念诵祭词,面朝东方,神情肃穆。约5分钟后,他们到牛圈念诵祭牛词,又过5分钟,来到牛桩前祭祀。20点20分,祭师从牛桩返回火塘,再次面朝火塘祭祀。20点25分,“牯脏头”家祭祀完毕,祭师前往别家主持祭祀。
此后,寨子一片寂静,人们围坐在火塘边默默祈祷。“牯脏头”王老年夫妇已几天几夜未合眼,疲惫写在脸上。我看到村支书王老先生望着他的牛流泪,牛也仿佛通人性般,眼中含泪。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杀牛时刻渐近。到午夜时分,人们开始杀鸡祭祖,杀鸡方法独特,不用刀而用竹签,将鸡脑袋扭放在翅膀里,防止其出声,否则视为不吉利。竹签穿过鸡胸膛,鸡被活活闷死,随后火烧鸡毛、去除内脏、煮熟切块,准备祭祖。
17日1时40分,举行撵牛魂出门仪式,杀牛者在家中虚拟将牛魂赶出屋外。1时45分,用剪好的鸡肉祭祖。2时整,主人最后一次喂牛草,以示诀别。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5时30分,杀牛开始。“牯脏头”王老家率先行动,祭师念诵祭词后,牛被从圈中牵出,带到牛桩处,牛头被大木杠压住,杀牛者举起斧头猛砍,牛随即倒地。紧接着,全村50头牛同时被宰杀,鞭炮声、牛叫声交织,场面震撼。杀牛后,各家开始割牛肉,一部分牛肉被客人带走,一部分大家分而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