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只缘身在此山中

仙气缥缈的诗词?不用想,这肯定很多。

 无奈姜墨不管如何搜肠刮肚,都想不到合适的。要从这些早已被遗忘的空白记忆里,翻找答案,本就无异于水中捞月。

 如果要说刚穿越没几年,还保留着记忆,姜墨大抵是还能背诵很多,甚至那些必修的长篇文言文,都能拿出来念叨一二。

 毕竟姜墨穿越前还是个高中生。

 奈何他穿越后不仅没有记忆,还是历经重生后,才取回了部分前世记忆……

 这就压根没法回忆。

 能记起来的,也就是寥寥几句。

 ……

 姜墨偶尔也会看些某点、某茄的网络小说。

 他就挺佩服那些穿越者前辈。

 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样,才能记住这么多的完整诗词。难道他们在前世,是没日没夜都抱着一本“唐诗三百首”的吗?

 如若只是几句倒也没有什么。

 像是经常在文抄公题材的网文里出现的“横渠四句”,就言简意赅,易使人印象深刻。

 姜墨也都勉强记得。

 诗词也大抵类似,都只能记住其中部分,少有能全文背诵的。

 最让姜墨感到离谱的,这些文抄公竟然能做到,把“篇幅巨长”的古诗词或文言文,全文背诵并完整默写的程度。

 就好比说《春江花月夜》这首诗。

 姜墨现在都已经想不起来,这首诗的作者具体姓名,只记得作者是唐朝人,还隐约记得这首诗应该是描绘的扬子江,且篇幅很长。

 《春江花月夜》,姜墨现在就只能念出两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以及,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甚至于说,他之所以能想起第二句,还是因为某大逃杀游戏里,在英雄选择界面,选择某顾姓英雄时,英雄会念这句基于原诗修改的台词……

 然而,记忆力异于常人的文抄公大人,就是能全文背诵并完整默写。

 能做到这种程度的,怕是除了在校学生以外,就只有诗词相关的工作者和爱好者了吧?

 毕竟古诗词,并不会经常性地出现在普通人的生活里。

 “应对山河书院的诗词比拼,靠文抄就可以轻易拿下。”

 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姜墨却是硬着头皮,才做出了这样决定。

 好在是先前柳星原和他聊天时,柳星原偶然提起许多年前,他曾经“赠予”柳星原的那半阕诗。

 因为这半阕诗和柳星原的名字很配,所以他就记到了现在。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提到这半阕诗,说来也是“文抄公题材网文”的常客。

 到底是这后半阕过于浪漫。

 这前半阕,姜墨翻来覆去好几天,也没能想起来。直至临行前,在嘱咐家中锦鲤的时候,他忽而想起鱼小渔的老家——云梦湖。

 恰好这首诗描绘的,好像就是曾被称作“云梦泽”的洞庭湖……于是,诗中描绘的意象便有了实际的对应,姜墨总算是借此想起了前半阕诗。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

 山河书院。

 位于江右之地的山河书院,和御法仙宗一样,因为其存在的性质,即便是在世俗里,也流传着山河书院的不少传闻。

 江南百姓皆有言。

 这山河书院乃是“天庭的书院”。

 若是进了山河书院读书,就准能在“天庭”谋得个一官半职!

 在世俗凡间流传着各种版本的仙师传闻,而在江南这边的传闻里,修仙者的世界里,存在着和世俗王朝相同的朝廷政权。

 而这,便是天庭。

 常言道,满朝文武半江右。

 江右作为科举大郡,以最多数量的书院和私塾,汇聚着全天下的学子。在这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下,山河书院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仙界考取功名的起点”。

 虽说世俗传闻当不得真,但山河书院多少还是受到了世俗的影响。

 其内“书院式的仙门制度”和“附庸风雅的风气”,都是因此而来。

 ……

 历经两月有余。

 姜墨一行四人乘坐的惊蛰飞空艇,顺江而下,一路途径云梦湖和彭湖,最终顺利抵达山河书院的江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