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只缘身在此山中(第2页)

 山河书院处在群山环绕之中,这片群山被称作白鹿山。

 因而,若是往前追溯,一直到大争之世的前期,五大仙门的格局都尚未落定的时候,山河书院的原名,便叫做“白鹿书院”。

 白鹿山乃是江南名胜之地。大山与江河浑然一体,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壮丽景观。

 “山河”二字,也是因此得来。

 姜墨站在飞空艇的甲板上,俯瞰这白鹿山之景观,一时间可谓是叹为观止。这完全不亚于,他第一次看见云梦湖时的惊讶。

 说起来,倒也挺丢人的。

 前世在他有能力外出闯荡的时候,却是在一心修行,没有和孟初染来到这些名川大山游览一番,还认为这些事情都不过是浪费时间……

 如今,却是深感不虚此行。

 甚至于说,在看见那些宛若“银河”般的瀑布时,他对于“山河之真意”的感悟,似乎都有所提升。

 在姜墨原先的认知里,

 山河乃是镇压的象征,是龙浅于深潭的韬光养晦,是时移世易的岿然不动……

 如今,他俯瞰着飞流直下的瀑布,和山川间奔流不息的江河,忽然意识到,过去自身对于“山河”的理解,到底还是狭隘了些。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吗?”

 姜墨自然而然地,就想到某个世界里,也存在着的这座山,也很快就联想到,那些流芳百世的诗人,曾在“这里”留下诸多的旷古名篇。

 这一句,便是他最喜欢的。

 站在姜墨身旁的刘廉,也听见这声情不自禁的感慨,赞叹道:“好诗!好诗啊!

 “初临此地,一时间被眼前此景所震撼,本想感慨几句,奈何才气不足,却是吐不出只言片语……倒是师弟这句诗,全了我这心中之意啊!”

 姜墨略感尴尬,便谦虚说道:“师兄谬赞!”

 “这句诗确实很妙,就是不知这‘庐山’的叫法……师弟是从何处听来?”

 “呃……具体出处我不晓得。”姜墨心中更是尴尬,又解释说,“但既然这首诗词是从世俗坊间听来,那么这叫法应该也就是源自某地的叫法。”

 刘廉不置可否,接着问:“师弟是打算用这首诗,来应对山河书院的诗词?”

 “还是算了……”姜墨苦笑道,“诗词虽好,但这庐……白鹿山到底是山河书院的地盘,我们来此踢馆,还是不太适合使用赞叹他人的诗词……”

 当然,这不过是表面的原因。

 真实原因则是:

 因为姜墨就只记得这句,而想不起整首。再加上,这千古名句涉及了地理位置,又不太方便进行修改,怕稍加改动,就会使原句失去应有的韵味。

 倘若是整首诗的其他句段进行修改,那倒也没什么,但这种作为点睛之笔的千古名句,他是真的不敢厚着脸皮擅自改动。

 先前在处理描绘洞庭湖的那首诗时,他也是采用了这样的策略。

 仅修改无足轻重的部分。

 ……

 惊蛰仙宗的飞空艇,停泊在山河书院的港口。

 离船之际,姜墨准备去把仍旧还在闭关的柳星原喊醒。谁料想,还没等姜墨有任何动作,熟悉且豪爽的大笑,便在此间响彻。

 就见一道夹杂着雷霆之威的金色剑光,忽地冲天而起,引起阵阵雷声轰鸣。

 在诸位来此接待的山河书院执事们,其惊愕的眼神中,柳星原御乘雷光剑意,宛若真正的剑仙般,降临于此。

 姜墨盯着这位即便现身,也在不断凹姿势的师兄,脸色里的错愕和释然接连变换。

 他忽然想起,眼下这位柳星原柳师兄,他原本的人设,就是极为看重“人前显圣”的啊!

 就刚才这下,他之所以只是大笑,想来是没想到合适的台词……

 若是让他知道《沧海一声笑》这首歌曲的存在,他刚才指定得唱出来!

 柳星原当着山河书院修士的面,出尽了风头,那现在肯定要有合适的人选,去担任“递台阶的捧哏”,把这种装出来的氛围彻底定调。

 孟初染不太喜欢这种形式的抛头露面,肯定不会去做这个捧哏;刘廉是喜欢端正架子的性格,自是面皮很薄,很少会主动地做这些圆滑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