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沧海茫茫粒米身

第18章 望气(第3页)

 涂惟神色阴晴不定,盯着杨植无辜的眼睛,沉默不语,熊千户哼一声:“小子学了一点皮毛就胡说八道,游方老道、行脚僧人我见多了,他们惯于先出言恐吓,把对方吓得六神无主,再骗人钱财。”

 老江湖很懂呀!

 熊千户虽是千户,但没有在兵部备案,出身和杨植一样都是山贼。他的山寨被宁王收编为私军,自己也被任命千户,杨植从一开始就嗅到这个老熊身上独特的气质,和杨植穿越来赣南时那些黑道大哥一样。

 杨植哈哈一笑:“我学了点皮毛卖弄,一点都不准,两位大哥别往心里去。”

 张璁倒是若有所思,看看杨植张了张口,突然问道:“杨小哥,帮我望望,我气色如何?”

 杨植醉眼朦胧看看张璁,说道:“我看看呀。张大哥你三年后必中进士,一飞冲天,未来前程不可限量。”

 涂惟拍手叫好:“杨小哥善祷善祝,这个相看得好!”

 张璁却非常认真地问:“当真如此?”

 杨植点点头:“不能说百分之百准确,只能说是一模一样!张大哥是君臣相得之相!”

 说着,杨植再举杯。“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张大哥、涂大哥、熊大哥,希望下次再见之日,我们还能像今晚一样。”

 酒足饭饱临别之时,杨植和涂惟按常规,各向张璁赠送了十两银子当程仪。

 杨植又陪着张璁去城外官驿,两人一路谈论八股制艺,张璁才知道杨植是锦衣卫户,有试千户可承袭,但是本人想考功名的。杨植说了一通凤阳军户第三产业情况,家中让其出来做生意,张璁同为军户,听得津津有味。

 临分别时,张璁犹豫一下,问杨植:“你今晚给我望气,说的话可是真的?”

 杨植一拍胸脯:“江西人出门在外三个行业:做官经商当道士!我只是学了点皮毛,今晚试上一试。”

 张璁吞吞吐吐地说:“我这次去吏部谒选,有人给我看相,说的和你说的一样。”

 从苏州去松江也是走水路。松江府的得名就是一条起源于太湖的河流,河流从苏州以南太湖瓜泾口由西向东,穿过江南运河,经嘉定县、上海县入海。此河被称为松江、吴江、吴淞江。

 后面为防海盗从吴淞江直达苏州,再加上嘉靖时潮泥日积,这条江就被堵了。

 五十年后的隆庆三年,巡抚海瑞主持疏浚吴淞江,把吴淞江下游改了道纳入黄浦江,从此苏州失去了直接出海的河流。

 无论如何,吴淞江贯通的苏州、松江两府,良田万顷,工商业发达,是天底下最富庶的地方。

 杨植站立船头,看着吴淞江两岸的良田,心中唏嘘,几十年后吴淞江被海水倒灌带来的泥沙淤积,导致苏州经常发大水,又因为怕倭寇沿江而上,干脆就听之任之,然后苏松巡抚海瑞疏导吴淞江又让吴淞江变成黄浦江的支流,苏州不能直接海贸,非常可惜。

 大明东南沿海深受海盗困扰,立国以来在海禁与开海之间左右横跳。宁波府是海贸走私重镇,宁波籍朝士家中个个参与走私,他们在朝廷上却对禁海最积极;苏州籍官员反而支持开海。

 但现在,开海与否还轮不到一个锦衣卫总旗操心。从苏州到松江府不过二百里,走水路张满帆,两天后,很快就到华亭县。